訪問主要內容
中國/經濟/政治

銀監會官員:金融創新不能形成寡頭壟斷 監管從來都是推動者和維護者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11月14日在出席活動中表示,監管從來都是金融創新的推動者和維護者,但關鍵是要把風險控制在合理的水平,要鼓勵能守住風險底線的金融創新、能夠增進社會福利的金融創新、能維護公平競爭的金融創新。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資料圖片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資料圖片 © 網絡圖片
廣告

肖遠企當天在參加“第11屆財新峰會:重建全球信任”論壇上指出,金融機構的三大職能是支付中介、信用中介和撮合中介,科技在金融業務中的大量應用也並沒有改變這三個基本職能。他說,“金融監管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豐富,既有銀行、證券、保險、金融集團等行業監管,也有審慎監管、行為監管等方式,但其核心都是監督或引導金融機構做好這三個基本職能。”

對於金融監管的目標,肖遠企談到,就是在最可能的金融效率邊界與金融安全邊界尋找最佳結合點。“回顧整個金融歷史,監管本身就是一部創新的歷史。金融監管鼓勵金融創新,應當最大化提高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同時構築金融安全的屏障,最小化金融的運行成本、內在損失和外因風險。”他指出,監管就是要讓這種狂歡回歸理性,堅決不支持繼續把狂歡推向瘋狂的所謂“創新”,不能讓喧囂瀰漫雙眼。此外,他還列舉了三類值得鼓勵的創新:一是鼓勵能守住風險底線的創新。

肖遠企說,“金融本身就是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幾乎沒有絕對無風險的業務。不能夠簡單地把金融創新與製造風險畫等號,也應該看到金融創新是風險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本身就有利於提高風險管理的水平。”他提出,二是鼓勵能夠增進社會福利的金融創新;三是鼓勵能維護公平競爭的金融創新。

對此,肖遠企稱,“融創新不能夠構築和固化行業進入壁壘,阻撓市場參與群體或者降低市場活躍度,金融創新也不能夠形成寡頭壟斷,獲取超額回報,損害公眾利益,從創新開拓者蛻變為創新阻礙者,淪為破壞遊戲規則的利己工具,金融監管就是要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建立多層次、有活力的金融體系,加強一致性監管,特別是降低‘大而不能倒’造成的道德風險,減少市場不公平導致的負外部性,維護金融穩定和大眾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10月24日出席上海第二屆外灘金融峰會發表演講時,就中國的金融話題提出了諸如,“巴塞爾協議像一個老年人俱樂部”,“(中國的問題)不是金融系統性風險,而是缺乏金融生態系統的風險”,“今天銀行延續的還是當鋪思想”,“好的創新不怕監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監管”等言論。隨後《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的中國官員的話”報導稱,就在馬雲作出這一演講的幾天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下令中國監管機構進行調查,並有效地停止了螞蟻集團的IPO。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