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核能

台灣持續扼殺核四最後一批燃料棒120束啟程返美

「重啟核四公投」已經通過聯署,定今年8月28日舉行公民投票,但台灣官方目前仍持續進行「扼殺」核四廠的動作,昨天凌晨,核四廠最後一批燃料棒共120束,分成六個貨櫃,由貨櫃車載運,悄悄駛入基隆港,將送往美國。

圖為台灣核二發電站
圖為台灣核二發電站 網絡照片
廣告

馬英九執政時期,受在野的民進黨龐大壓力,宣布將已經九成以上完工,連燃料棒都已經運抵台灣的核四廠「封存」,封存意思是停止施工,原狀保存,等待社會有共識再繼續施工完成。但後來民進黨執政,核四廠的「封存」開始走向不歸路。

從2018年7月起,在蔡英文政府主政下,核四的燃料棒分七次運回美國,之前已經運出六次,昨天是最後一批。

這是否代表,即使未來公投通過要重啟核四,核四廠仍無法展開運作呢?重啟核四公投領銜人黃士修表示,汽油被抽走不代表整輛車就要報廢,只要加回汽油或買新汽油即可,不影響重啟的可能性。

反核團體則指出,先前就已陸續運送多批燃料棒出國,現在只是運出最後一批,並沒有實際影響,應面對的是重啟核四的曠日廢時及安全疑慮。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表示,應等8月28日重啟核四公投結果出爐,再運送出去比較好,免得浪費錢,否則重啟核四公投如果通過,要再運回來很麻煩。國民黨主席江啟臣也表示,8月28日即將公投,應該尊重人民意志。

行政院長蘇貞昌則表示,核四當年就沒全部完工,建照早已過期,馬前總統封存後,所有相關設施也已不在,當年的團隊都已解散;日本福島核災十年,還有四萬當地居民無法回家、怵目驚心。他說,看到還有人倡議要重啟核四,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台灣的核四廠原有1744束燃料棒,其中872束裝在從美國運來的運輸箱內,另外872束,當初為了核四廠一號機運轉做準備,已經開箱,放入燃料池。這兩年來,台灣官方把核燃料棒分批運回美國,是先從「原封不動」的燃料棒開始,最後才把燃料池內的燃料束也「撈」上來,裝箱運走。

由於最近台灣空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增加天然氣發電需要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又面臨對海岸藻礁的生態衝擊。未來透過公投,如果台灣民意決定要重啟核四,燃料棒恐怕還得重新向美國購買。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