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年內第七間大學與學生會割席 教大指學生會缺代表性

在反修例運動略為平靜後,被指在運動中扮演積極角色的大學學生會備受針對,最新是教育大學,校方以學生會連年以臨時行政委員會(臨政)方式運作,缺乏代表性,不再承認學生會地位,是過去一年來第七間大學與學生會割席。臨政批評校方在未有諮詢的情況下作出決定,過於倉卒,亦不合理。學生代表楊逸銘憂慮,校內日後沒有組織表達學生意見,削弱學生在大學事務的參與。

教育大學宣布不承認學生會,臨政(小圖)反駁。2022年1月21日
教育大學宣布不承認學生會,臨政(小圖)反駁。2022年1月21日 © 網上截圖
廣告

教大管理層昨(20日)午向全體師生髮電郵宣布,會全面檢視學生會的地位、管治及代表性,其間不承認其地位,暫停代收會費,並收回其會址、管轄校園設施及借用場地等權利,亦不會向學生會提供電郵及網絡支持。學生會積存的900萬港元儲備須暫託大學財務處看管。

教大指出,學生會存在管理問題,已有四年未能組閣,須以臨政的形式運作,未獲學生授權,缺乏代表性,近日更得悉來屆學生會依然未能組閣,須繼續以臨政形式運作,並準備修章,下調臨政或臨時編輯委員會基本幹事人數至四人,進一步削弱其代表性,因此決定全面檢視學生會的運作。

臨政即晚舉行記者會回應,指校方事前毫無諮詢,該會也只是在中午前接獲通知。以學生代表身分成為教大校董會成員的楊逸銘在席上指出,學生會是學生組成,校方未與該會商討,沒有資格指學生會沒有代表性,而接管學生會事務的學生事務處更沒代表性。

他反駁校方指控道,校方指學生會有管治問題,但過往從未提出此問題,遑論商討之法,足證校方決定倉卒。至於臨政的設立,亦符合章程,學生會仍在招莊,不明白校方為何指學生會會「斷莊」,即使因少人上莊而考慮下調臨政人數,也會經過公開討論和學生同意。臨政又促請校方不要動用學生會的900萬元資產,臨政會繼續與同學商討日後解決方案,方會繼續與校方商討。

楊逸銘表示,他的校董會成員身分不受校方是次決定影響,但沒了學生會,他日後將缺乏途徑搜集同學意見。他勸校方反思大學核心價值,並懇請同學繼續關心社會事務、爭取自身權益。 翻查公開資料,全港八間大學中,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城市大學、理工大學、嶺南大學及浸會大學已由去年初起先後不承認學生會或停止代收會費,只余科技大學仍未與學生會割席。至於校方未有不承認學生會的五間大學,現時只有理大的學生會仍有內閣,嶺大學生會新內閣3月上莊,餘下三間大學均以臨政形式運作。

中大校方負責甄選各委員會的學生代表

事實上,自中大學生會不被校方承認後,學生會被迫於去年10月宣布「解散」和停止運作,校方隨即以學生事務處接手學生會負責的相關服務,事務處前(19日)天向全校學生髮電郵,邀請學生申請25個大學委員會的學生代表職位,而原本由學生會負責的提名過程,將改由學生事務處「協調」。

校方在電郵中訂明,將根據四個準則篩選申請人,評分比例由高至低是職員推薦、相關課外經驗、個人陳述申請理由,以及學業表現。有學生成員的甄選小組評審後,會向大學委員會提交提名名單,由後者保留任命提名人的最終決定權。

《中大學生報》在臉書指出,校方通告未有交代在過渡期間,現行學生代表在各委員會中的地位問題,亦不知日後能否重新享有自主,該報又擔憂,學生代表的甄選改由非民選的官僚機構決定,日後學生代表投票時能否保持自由意志,頓成疑問,令學生更難監察學生事務和校政。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