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民主,政治

聽民意也要「清一色」? 李家超地區諮詢只有建制派獲邀 民主派未見出席

為10月發表的首份《施政報告》作準備,香港特首李家超率領一眾高官出席首場地區諮詢會,約百名地區人士出席,當中全為建制派或港府委任地區人士,至於一度被民主派人士佔據大多數議席的區議會,雖是就地區福祉悠關事宜向港府提交意見的區域組織,成員卻未見出席。李家超在直播中直言,諮詢會的意見,與政府想法及方向「差唔多完全一致,收穫好好」。但資深傳媒人李錦洪表示,諮詢應聆聽不同持份者的意見,尤其是反對聲音。

李家超(紅圈者)落區聽取「受邀民意」,難怪聽到的,與政府想法雷同。
李家超(紅圈者)落區聽取「受邀民意」,難怪聽到的,與政府想法雷同。 © 麥燕庭提供(政府新聞處圖片)
廣告

自北京政府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90名議員中,至少89人是「清一色」的建制派及「愛國人士」,會內政黨已與李家超就《施政報告》交流,而未有參選的民主黨,雖公開呼籲與李交流,但至今未獲積極響應。

至於理應是港府了解地區民意主要工具的區議會,在2019年選舉中,被388名民主派人士取得86%議席,惹來北京震怒,有意削減其地區民意代表功能,除在「完善」選舉制度時將之剔除於選舉委員會之外,更要求已由市民選出的區議員宣誓,在三百多名區議員去年拒絕宣誓或被政府褫奪資格後,民主派成了區議會少數派,只擁有52席;而建制派則變成多數派,懸空的三百多席至今未作補選,使個別區議會難以運作。而在是次諮詢會中,發言者有建制派的前區議員,反而現屆的民主派匿議員未有獲邀,當中包括本身屬公民黨的荃灣區議會主席陳琬琛和民主黨的沙田區議會副主席冼卓嵐。

《施政報告》的公眾諮詢在7月底展開,至今已進行十場諮詢,上周末(20日)的諮詢會,是首場地區諮詢會,在新界區的荃灣舉行。與以往不同,這次地區諮詢會未有公開讓市民自由參與,甚至是由民意機構隨機抽樣參與者也付諸闕如,而是由港府邀請,主要為各區的分區委員會、撲滅罪行委員會和防火委員會成員,現場未見民主派區議員。至於本周六舉行的第二場地區諮詢會會否有民主派區議員到場,當局只表示,屆時會邀請港島和九龍地區代表出席。

與前特首林鄭月娥單槍匹馬出席地區諮詢會不同,李家超出席這場首場地區諮詢會時,率領三司及八名局長共十二名政治問責官員出席,當中包括環境、運輸、發展、房屋、教育創新科技、民政、勞工及福利等政策局的局長。

根據電視台的直播,三十多名發言者關注房屋、通關和人才流失等問題,李家超回應人才問題時稱,須更主動和創新地吸引人才,特別是在創科、醫療等範圍,而在人才出現斷層的行業,有可能要考慮輸入海外人才,惟需平衡本地人員權益。

對於諮詢會未有邀請民主派,資深傳媒人李錦洪在網上節目表示,諮詢會應聽取不同持份者聲音,尤其是反對聲音,因為這才能發現政府忽略的問題。他強調,尖銳問題不一定是對抗性意見,而是找出政策病源,但現在的諮詢會只淪為「走過場」。

他又說,李家超聲稱要開新篇章,若此,便應有所突破,例如先由教育、社會福利等較為中性的範圍開始,聽取不同意見,逐步予人「鬆綁」的感覺,否則便會把自己規限在「小圈子」中。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