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媒體

《奧格斯堡彙報》:德國別無選擇,只能忍受中國

就台海危機,德國《奧格斯堡彙報》發表評論說:《德國別無選擇,只能忍受中國》。德國總理朔爾茨必須延長與中國的聯盟,否則就必須放棄它。

德國總理朔爾茨
德國總理朔爾茨 AP - Martin Meissner
廣告

該報寫道:台海衝突顯示,德國在德中關係中需要迅速明確立場。朔爾茨前任默克爾積極尋求接近中國。默克爾曾大肆讚揚中國現代化的巨大步伐,而在德國,一條新鐵路線需要20年。她最關心的是為德國經濟確保巨大的中國市場。為此,她尋求與習近平主席建立緊密的聯盟。兩人一起發言支持自由貿易,這引起了世界關注。朔爾茨將不得不延長或取消這一聯盟。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已經卸任,但他的繼任者拜登也偏愛“美國優先”的口號。與此同時,拜登正越來越多地將注意力轉向亞太地區。

台灣衝突讓人聯想到烏克蘭戰爭前的幾個星期。當討論德中和歐中關係時,人權這個關鍵詞理所當然地被提及。習近平經常申明,沒有任何系統比其他系統更好。但是,在香港被血腥毆打的示威者的形象無所不在。被逮捕的維族穆斯林人、互聯網禁令、不許與律師接觸的單獨監禁、酷刑等,中國的人權問題目錄很長。

現在還有台海衝突。台灣幾乎被中國軍隊包圍,處於與六個月前的烏克蘭類似的情況,俄羅斯最初也在烏克蘭邊境部署了士兵,宣布這是像北京一樣的軍事演習,但最後進行了殘酷攻擊。如果中國作出類似行動,入侵台灣,西方、歐盟和德國政府理論上將不得不對北京實施與莫斯科相同的制裁。

但如果德國想確保其繁榮,對北京的制裁是不可能的。台灣衝突不會改變這一點。德國無法承受對中國的制裁,因為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比與俄羅斯的貿易關係更廣泛、更重要。德國對亞太地區的出口約有一半傳統上都是出口到中國。雖然。新冠疫情大流行影響了業務,但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今年上半年還是增長了2.9%。儘管有困難,但俄羅斯的天然氣可以被取代,中國的技術則不能被取代,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幾乎所有設備都需要的高性能微芯片可以在歐洲生產,西方仍將依賴中國的原材料,例如稀土。

如果由道德感來決定走向,朔爾茨將不得不與中國保持距離。但這樣做行不通。德國已經為對俄羅斯的制裁付出了昂貴的代價,而且這一決定還會影響好幾年。德國根本無法再承受這樣的行動,這是很苦惱的事,但是無可奈何。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