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亞洲/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經濟放緩將拖累亞洲經濟復蘇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調降亞洲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測,分別降至4%及4.3%,較今年4月時的預測降低0.9及0.8個百分點。主要因為全球採取經濟緊縮﹑烏克蘭戰爭導致通脹上升,及中國經濟急劇放緩,抑制地區復蘇前景。IMF調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至3.2%。

HEALTH-CORONAVIRUS/CHINA
HEALTH-CORONAVIRUS/CHINA REUTERS - TINGSHU WANG
廣告

IMF在亞太區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今年初亞洲經濟的強勁反彈正失去動力,第二季表現不及預期。隨着疫情影響減弱,區內面臨來自全球貨幣緊縮及外部需求放緩的新阻力。儘管與其他地區相比,區內通脹率仍然不高,但大多數央行必須繼續加息,以確保通脹預期不會失控。

IMF指出,目前最大不利因素之一,在於中國經濟迅速而普遍地放緩,與中國嚴厲的防疫措施及不斷惡化的房地產問題。隨着過去一年越來越多房地產發展商發生債務違約,房地產行業進入市場融資難度日益增加。同時銀行對房地產行業大量放款,銀行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增加。

另外,IMF預期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3.2%,較4月預測低1.2個百分點,並預料明年及2024年分別增長4.4%及4.5%。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並警告,地緣政治緊張如果造成全球貿易體系分裂,亞太地區承受的損失會比任何其他地區更大。

IMF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如果美國最近對中國實施的芯片制裁,造成受影響的產業貿易中止,以及如果其他區域的非關稅貿易壁壘上升到"冷戰時期水平",那麼亞太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可能因此減少超過3%,是全球經濟預估一年損失規模的2倍。

IMF還提到,在亞洲各國,因貿易減少而被迫收縮的各項產業,可能出現高達7%的就業人口平均降幅。

IMF亞太部主任錫利瓦桑(Krishna Srinivasan)在新加坡召開的記者會上表示:"貿易不確定性增加及限制性措施增多,如此發展下去,終究會加劇成世界分裂的破碎情況。"

他表示,"亞洲由於是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參與者,因此可能蒙受慘重損失;在一個破碎化的世界,亞洲可能比其他任何地區損失更多。"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