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媒體

月內四批《明報》 保安局責社工撰文禁CBD是挑撥中港矛盾 學者批上綱上線欲消音

港府在不足一個月內四次批評尚有獨立聲音的《明報》,最新一次是保安局針對該報刊登一篇由資深社工撰文評論立法規管大麻二酚(CBD),指文章把立法解讀為與中國看齊,是挑撥中港關係,對此深表遺憾;對該報「近期連番刊載誤導性內容」亦深表關注。退休新聞學者杜耀明認為,保安局的批評上綱上線,語帶恐嚇,是「超曬界」;而針對《明報》顯然是要把該報「滅聲」,質疑港府能否把控好維護國安和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這矛盾任務。

2022年10月,警方去信對《明報》一副政治漫畫(圖左)表達強烈關注,引發熱議。
2022年10月,警方去信對《明報》一副政治漫畫(圖左)表達強烈關注,引發熱議。 © 法廣/麥燕庭
廣告

涉事的文章在昨(3日)天的《明報》「觀點」版刊登,作者是社會工作者註冊局前主席和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前會長倫智偉,他在文中以區內三個國家處理大麻二酚(CBD)的法例指出,香港將CBD刑事化,「背景原因較大程度與中國內地類似」,而考慮到中港一旦通關會令中國內地人涌港濫用CBD產品,把兩地禁毒法例一致化是無可厚非,縱使港府官員沒有透露立法與內地政策有關。

有19年青少年外展服務和兩年社區戒毒社工經驗的他又說,香港青年協會在港府刊憲禁止CBD前一星期公布調查結果,指CBD被標榜為減壓和保健產品,會令青年降低戒心,時間上可說相當配合。但他認為,社福界不應盲目用空泛的論調或調查結果來支持港府相關政策;相反,業界應反映執行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例如中國的行政拘留是否適用於香港懷疑吸毒者身上?又或中國的強制戒毒是否在港由社會服務機構推行?

文章見報當晚,保安局發言人透過政府新聞處發稿,指文章將嚴重歪曲港府立法規管CBD是要保障市民健康的原意,無理地將立法與中國扯上關係,挑撥中港兩地矛盾,影響社會對毒品的警覺,對此深表遺憾。發言人又說,港府相信社福界並非盲目支持當局的禁毒政策,文章的胡亂臆測,有煽動界別質疑以至抵制禁毒工作之嫌。

《明報》今次未有對保安局的新聞稿作出回應,只是簡單把稿件不加評論地寫成新聞報道,並把保安局的稿件和禁毒常務委員會的批評在今日的「觀點」版刊登。警方曾於10月11日發信給《明報》批評尊子的漫畫,事件曝光後,該報在報道中加入訪問學者對警方做法的評論。其後,當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同月21日於臉書發文,指「有報章刊載漫畫」,以「苛政」作為招聘的「賣點」,屬荒謬且嚴重偏離事實,損害香港形象。被不點名批評的《明報》,只簡單把帖文寫成報道,但沒有點明是指該報的尊子漫畫。較早前,入境處曾指《明報》10月7日刊登有關人口販賣的評論屬誤導,對此表示遺憾。

杜耀明:任務矛盾官員努力被抵消

浸會大學前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向本台指出,保安局的做法反映當局對言論自由的零容忍,該文作者具豐富社工經驗,當局應細聽其意見,但卻上綱上線,把其看法視為反對政府施政,甚至上綱上線地指為挑撥中港衝突,以現時警方執行《港區國安法》和刑事條例中的煽動罪的情況,當局大可隨時以上述兩大罪類「麻煩」文章作者,故保安局的言論實有恐嚇成分,欲以此堵塞言論。他又說,當局若認為文章失實,應鋪陳事實反駁,而不是懷疑作者別有用心,指責別人挑撥中港矛盾,這實在是「超曬界」(嚴重越界之意)。

至於港府如此不容忍言論自由,如何完成北京要香港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任務,杜耀明指出,問題是北京給予香港的任務是互相矛盾的,要嚴控的維護國安和需要寬鬆環境的國際金融中心便是一例,至於如何平衡或何時孰輕孰重,特首顯然未能擺平負責保安和財政的問責官員,以致各自的努力互相抵消。

杜耀明又說,當局既針對《明報》這載體,又在昨日的新聞稿末段翻舊帳,指該報連番刊載誤導性內容,實屬循環論證,目的就是要把尚有獨立言論的《明報》滅聲。他形容,港府的做法與中共十分相似,就是有問題時,不是去解決問題,而是去解決指出問題的人。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