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中法交流

法國學者批評法國大學中國研究嚴重缺失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歷史學家、國際中國研究基金會主席安克強(Christian Henriot)警告說,中國是當今時代最重大的挑戰之一,法國大學雖然擁有漢語和中國文學的專家,但對其歷史、社會學、政治以及人類學的研究重視不足,作者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位於巴黎的法國索邦大學
位於巴黎的法國索邦大學 © DR
廣告

安德烈.馬爾羅1967年出版的『反回憶錄』中這樣形容中國:“有一個致力於復仇和正義的國家,一個不會放下武器的國家,在全球性的對抗來臨面前不會放棄精神的國家”。他預言:“已經有300年的歐洲時代正在消逝,中國時代已經開始。”

安克強在法國世界報撰文指出,在中國共產黨剛剛結束其第20次代表大會,習近平第三次登基並蓋上 "讓中國再次偉大 "的玉璽之時,馬爾羅的預言顯得何其敏銳。可是,法國人今天對中國又有多少了解?法國在研究、分析和理解這個具有獨特維度的國家的動態方面又有哪些優勢?法國大學又擁有什麼相關的專長?

作者認為中國已然是一個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大國,具有在全球範圍部署其行動和戰略的野心,法國不能像40年前 那樣僅僅把中國作為少數機構中少數專家--漢學家的 "研究對象”。

在這位學者眼中,面對中國所代表的挑戰,法國大學的研究很不對稱,“我們的專業程度取決於在大學或研究組織中進行基礎研究的能力。但我們看到了什麼?中國專家的職位數量總體上沒有變化,仍然局限於少數專業機構和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事實上法國大學培養了許多年輕的研究人員,他們在紮實的實地考察和對中華世界的第一手研究的基礎上,產出了大量的論文。問題在於他們完成論文後許多人找不到相應的位置,他們發現自己連續幾年從臨時的教學和研究助理(ATR)職位跳槽到博士後職位,沒有任何科學工作的前景。他們中的一些人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有的年齡很大了才設法找到了一個職位,而他們中的許多人放棄了或選擇移居國外。原因很簡單:大學沒有為研究中國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提供出路,大學培養的人才白白浪費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這位學者認為主要責任在於法國大學對中國“密封”。除了數量不多且主要由語言和文學專家組成的中文系之外,法國大學中沒有關於中國的研究。有多少歷史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地理學家、法律學家甚至人類學家在大學的社會科學系中專門研究中國?在這些學科,這個數字在0到3之間。

所幸有幾家全部位於巴黎的機構為招聘中國專家做出了貢獻,如國立東方語言與文明研究學院(Inalco)、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或法國高等實踐學院(EPHE);但它們的綜合招聘能力無法彌補大學招聘的不足。而且在過去三十年裡,這些機構的職位數量沒有變化。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自2002年以來,亞洲的專家數量幾近崩潰。在社會學、政治學或經濟學領域,2022年該中心只有一名關於中國的研究人員! 而哈佛大學一校就有48名中國問題專家(幾乎是Inalco、CNRS、EHESS和EPHE的總和),並為其關於中國的旗艦課程之一宣布:"在21世紀初,沒有什麼比學習中國更重要的了"。這不是做廣告,而是一種承諾。

反過來看,中國對法國擁有多少專業知識?有多少中國學生通過上法國大學與法國社會進行了廣泛的交流?有多少人在法國完成了關於法國主題的博士學位?前者有數萬人,後者有數百人。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已經回到中國,帶去了他們的專長,還為他們的國家帶去了關於法國的非凡知識庫。我們還需要問的是,有多少法國學生在中國學習過?有多少人做過中國學科的博士,同時具備語言和學科方面的專業知識?

這位學者認為,中國是當今時代最重大的挑戰之一,可是法國大學還在昏昏欲睡。如果不能彌合與美國大學之間的深淵般差距,當務之急,至少也應在有關中國的專業知識方面趕上歐洲的主要大學!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