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一帶一路十周年

法國期刊專文:中國借“一帶一路“推動國際關係再平衡

法國期刊雜誌《Revue-Projet》2023年8月-9月號中國系列專題“中國帶我們向哪裡去?”,刊登法國里爾天主教大學地緣政治教授Barthélémy Courmont、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印太地區研究教授Frédéric Lasserre、法國里爾天主教大學專註新興國家研究的Eric Mottet 三人聯合撰寫的文章,綜述“一帶一路”十年來的發展以及其試圖推動國際關係再平衡的經濟與地緣政治考量,以及中國面對變化中的國際形勢做出的調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23年10月,中國有意在北京組織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23年10月,中國有意在北京組織第三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 Baptiste Condominas/RFI
廣告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11月就宣布要舉行的“一帶一路”倡議第三次高峰論壇終於有了較為具體的訊息。中國外交部2023年8月31日宣布,峰會將於今年10月在北京舉行。不過,截至9月4日,中方尚未提供具體的日期,也未介紹會有哪些國家領導人出席峰會,只特彆強調,這將是“紀念‘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動。”根據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8月31日的介紹,十年間,全球有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但中國官方闡述鮮有着墨的是,這項以大規模基建項目為主的倡議,也越來越引發爭議。一些接受相關投資項目的國家負債沉重,引發關注,而“一帶一路”全方位在世界各地鋪展,也引發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對這些項目的全球戰略目的的質疑。

三位學者在《Revue-Projet》雜誌發表的文章介紹指出,“一帶一路”自2013年以來,中國已經投入9320億美元,其項目覆蓋領域也從基礎設施建設擴展到金融、衛生、數字技術等眾多領域。它更像是一項工具,而不是目的。它的一個凸出特點,是相關項目添加“一帶一路”標籤的靈活性,在這一框架下,不乏早在倡議提出前就已經啟動的項目。文章認為,這項倡議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維穩,也就是平衡國內經濟發展,藉此削弱分裂勢力在新疆的影響,也為產能過剩的中國經濟找到新的市場。第二個目的是加強邊境、地區環境以及原材料供給鏈的安全,尤其是馬六甲海峽的暢通。第三個目的,則是建立一個與布林頓森林協議形塑的現有國際秩序不同的新秩序。中國似乎越來越想改變現有的國際標準,甚至想制定新標準。

有些國家從這項新絲綢之路倡議中看到了推動發展的機遇,但也有國家認為它正威脅現有秩序。無論是在高加索地區,還是在東南亞或是在印度,中國投資項目的規模以及積極的經濟和外交活動,已經在衝擊一些區域原有的平衡。一些大型項目也引發了受資國可能面對“債務陷阱“的疑慮。

文章注意到,為了應對中國推動的新多邊國際秩序對美國影響力的挑戰,美國、日本以及其它七大工業國集團推出一項價值6000億美元的方案,在拉美,在非洲,也在印太,興建基礎設施,取名“建設更好世界“。歐洲聯盟也推出了預計3000億美元投資的全球門戶計畫,日本則早在2015年,就與亞洲發展銀行卓,推出了高質量基礎設施合作夥伴方案。2019年,澳大利亞、日本和美國聯合啟動藍點網絡認證,推動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一直對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保持懷疑的印度,擔心中國以港口基建項目形成面向印度洋的珍珠鏈布局,也與日本以及多個非洲國家達成亞非增長走廊合作協議。印度也推動與俄羅斯和伊朗共建一條南北走廊。所有這些新倡議都試圖應對中國的各項經濟走廊方案。

但是,這篇文章也指出,儘管西方投資相對透明,但是恐怕很難與中國競爭,中國的投資提議可以快速啟動,而且,即使對那些已經負債沉重的股價或不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準的國家,也沒有附加政治或經濟條件。中國的投資提案也許可以讓一些國家面對前殖民宗主國的投資方案有更多的談判籌碼,一些一帶一路倡議目標國家也許會發現這些合作的局限性,但無可置疑的是,中國在這些領域已經捷足先登。

文章認為,儘管中國經濟目前明顯增長放緩,“一帶一路“也面對諸多質疑,但”一帶一路“不會因此停止。中國開始部署更有選擇性,也監管更嚴格的”一帶一路“2.0版。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已經深入融合,中國只能繼續以大規模投資來維持增長,並開闊新市場。

不過,文章沒有特別點出的是,中國投資雖然看上去比西方投資相對更容易獲得,但未必沒有政治附加條件,只是它與西方投資人或國際金融機構的條件不同而已。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