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新香港區會參選人「清一色」建制 民主派38年來首次無法參選 外圍建制亦被削

香港新的地區議會選舉的提名期剛剛結束,最終有399人報名參選,當中沒有民主黨派人士可以取得建制派人士的提名以致未能「入閘」參選,打破自第二屆區議會選舉以來即有民主黨派參選的38年傳統;甚至是邊緣建制派亦未能取得足夠提名而未能參選。學者和論者多認為,香港正向中國的差額式選舉等政治文化靠攏,真正選舉空間將快速收窄;北京亦不在意投票率因此下降,憂慮社會會有更多人以冷漠和移民來面對轉變。

區議會選舉38年來首次沒有民主派人士可以參選 2023年10月31日
區議會選舉38年來首次沒有民主派人士可以參選 2023年10月31日 © 麥燕庭提供
廣告

今次是中國政府改造香港區議會至只餘兩成直選議席後的第一次選舉,參選人由以往只須取得足夠選民提名,改為須取得50位選民和地區三會(分區委員會丶防火委員會丶撲滅罪行委員會)各三名成員的提名。在為期兩周的提名期昨(30日)午結束後,400名獲得足夠提名的參選人中有一人撤回。由港府第二把手陳國基領導的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將在未來兩星期審查399名參選人的資格,並公布通過審查的候選人名單,以便433萬名選民在12月10日進行投票。

邊緣或外圍建制人士亦被淘汰 「港漂」獲支持闖市區

在399名參選人中,171人報名競逐88個直選議席,228人參與身兼提名人的地區三會(分區委員會丶防火委員會丶撲滅罪行委員會)間接選舉,爭逐176個循地區委員會界別晉身區議會的議席,參選人幾乎全屬建制派,不單是民主派未能取得三會各三名會員的提名而未能通過第一關,38年來首次缺席區議會選舉;其至是由立法會議員狄志遠退出民主黨後組成聲稱走中間路線的政黨「新思維」,亦同樣未能取得足夠提名而未能「入閘」參選。

在171名直選參選人中,「清一色」是建制派人士。由中國政府駐港機構「中聯辦」推動成立的民建聯(全名為民主協進建港聯盟),有44人參選,傳統親京的工聯會(香港工會聯合會)有25人,由特首諮詢組織「行政會議」的召集人葉劉淑儀當主席的新民黨有17人,代表商界的經民聯有10人,曾發生內鬥的商界政黨自由黨則只有4人。

有趣的是,未能進入「核心建制派」的民主思路和實政圓桌,其召集人雖已分別身兼行政會議和立法會議員,亦只有各一人成功通過提名門檻,較他們擬派出參選的3至5人為少,當中,有三人原擬提名實政圓桌成員的「三會」成員,在諮詢所屬「三會」主席後撤回提名。相反,由「港漂」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後成立的「香港新方向」,有5人「入閘」,與擬參選人數一樣,可望實現「衝出新界」這個較多中國入地人士區域的參選計畫。

不過,民主黨派人士未能取得足夠提名,並非因為「三會提名人」人數不足。根據「三會」成員人數計算,以提名人只向各會只取三人的最低標準計算,應可提名最多362人參選,但現時取得直選提名資格的參選人數不到「上限」的一半,44個選區中,98%選區未有用盡提名名額。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建制中人向本台指出,北京現時的遊戲規則已由過去的委任改為要求建制中人「主動爭取」,故須由擬參選者爭取提名機會,而在過程中便可能需要作出承諾,「方便更好地團結」;但他也明白,提名儼如為參選人背書,日後須為該人的行止負一定責任,承擔一定風險,謹慎一些,不輕易提名,是可以理解的。

民主黨批新制不公 特首稱要擇優

擬派6人爭取提名但失敗的民主黨,其主席羅健熙不願評估成員被拒提名的原因,但就質疑提名權和參選權掌握在極小撮人手中,令選舉不公。

不過,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回應時表示,新制目的是「從中選優」,高標準是為選最優秀丶最合適的區議員而訂,未能取得足夠提名者,應繼續「優化」自身,在下次選舉中得到提名人和選民的信服和認同。他強調,新制公平公開,參選人亦背景多元,包括既有長期紮根社區者丶服務社區的年輕人丶少數族裔人士,亦有醫生丶律師丶工程師及社工等不同專業,相倘新的區議會可令地區工作更立體,更符合不同市民的切身利益。

然而,由身處海外港人組成的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發表聲明,指所有有意參選的民主派及非建制派人士址被排拒選舉門外,可見當局是重重設限以阻撓特別是民主派人士參選,令選舉在政權操控下進行,顯示香港政制的倒退,令人憂慮。中心發言人直指,參選人須取得由政府委任的「三會」委員提名,完全違反基本的民主原則,亦難以令人他們會公正持平地考慮民主派爭取提名的請求,結果只會造成一個不符民主價值及對民主派不公的選舉,亦對難以獲得「三會」委員資料的新參選者不公,明顯違反《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 25 條的公平選舉權利,令人遺憾。

沒有民主派參選的區議會,還有多少人去投票?2023年10月31日
沒有民主派參選的區議會,還有多少人去投票?2023年10月31日 © 選舉事務處圖片

蔡子強:中方不在意投票率低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向本台指出,提名結果令人有理由相信,時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兩年前聲稱「愛國者治港是要搞五光十色,是具有多樣性的」,只是權宜之計。蔡續稱,北京當初推出新選舉制度時,對新制會否為港人接受是「心裡沒底」,於是呼籲民主黨參選,但現時則180度轉變,可能是因為意識到國際社會和市民的反應比想像中冷淡,毋須緊張民意反彈。

他估計,在此情況下,今屆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可能只餘兩成左右,但相信北京政府已對低投票率毫不在意。至於香港市民,則會採取淡漠態度和以腳投票作回應,移民離開香港,估計最終移民人數可能達到四丶五十萬。

劉銳紹:區選淪中國縣級選舉 港人會習慣失去

對於有評論形容新的區議會選舉儼如中國的差額選舉,熟悉中國事務的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難以直接比擬,但他向本台指出,香港政治制度正加快向中國的政治及政治文化靠攏,而中國的政治文化是「官方牢牢控制丶民眾真正選舉權不多」,而香港的區議會選舉,約等於中國的縣區級選舉,而立法會則是省級選舉,其真正選舉空間亦相若。不過,無論所餘空間大或小,現在均已加快地收窄。

至於提名結果顯示邊緣或外圍建制也難以取得提名是否意味日後須成為核心建制才有望進入「愛國者治港」架構,劉銳紹表示,邊緣或外圍建制是因應當時情況而容許存在,讓仍有幻想者參與,當時已預計現在情況,因為現時已不需要這些幻想者參與。他續稱,在強勢之下,香港的政治文化已令港人習慣逐漸失去,未來一段時間會讓港人習慣中國內地文化,習慣沉默接受政權安排。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