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

香港23條立法:本土反應溫和 外國團體和媒體齊稱損自由削國際地位

香港政府就《基本法》23條有關國家安全的立法工作進行諮詢,股市隨即應聲下跌,而且連跌兩日,累計跌幅達3.32個百分點,恆生指數更一度跌至一星期以來低位。但團體反應則較為兩極,市民反應冷漠,輿論則是表示支持和提出建議;海外港人團體憂慮,留港人士若提出反對聲音,可能會遭到報復,批評新例從程序到內容均漠視聯合國人權專家的意見,有違國際人權責任;而英美媒體除了批評新例削弱自由之外,更預期香港的國際地位會進一步受損。

香港當年有至少50萬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並成功令條例擱置,但在國安法下,將難見公民社會大力反對。2024年1月31日
香港當年有至少50萬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並成功令條例擱置,但在國安法下,將難見公民社會大力反對。2024年1月31日 © 資料圖片
廣告

香港特首李家超雖然強調,23條立法有利保持香港的安全和穩定,有利營商,但股市的反應卻相當直接。當李家超昨早10時公布即日開始諮詢時,恆生指數便開始下跌,半小時內跌78點,跌幅.49%;其後跌幅收窄,全日收市報15703點,跌373點,跌幅2.32%,主板成交額減少至949億港元。及至今日,股市繼續下跌,恆生指數最多跌近240點,低見15465點,是一星期以來最低。中午收市時報15544點,跌159點,跌幅1%,半日主板成交額亦只有491億元。

建制派支持 媒體只籲多聽民意兼釋疑

但在港府第二把手的政務司長陳國基要求日後要審議草桉的立法會議員公開支持立法後,本地四大商會(香港總商會丶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丶香港工業總會及香港中華總商會)丶全體立法會議員均公開表態支持立法,指工作刻不容緩;又呼籲政府要做好解說工作。

主流媒體社論亦未見批評,親京媒體的社論自然支持立法,甚至較為中立的《明報》和《信報》亦只是促請當局要對罪行作出清晰界定和多作解說,釋除社會疑慮;英文《南華早報》的社論更簡單,指23條立法重要,呼籲港人表態;《星島日報》社論則認為,現時立法有更佳基礎,望港府「全方位向公眾和外商做好宣傳解說工作」,爭取支持;至於銷量在前列的《東方日報》更跳過此題目,另闢蹊徑,談香港騙桉大增。

事實上,《東方日報》社論題目的取態,反映了一般市民的冷感。而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今日亦在《明報》撰文稱,23條立法跟市民有密切關係,但市民對此「似乎漠不關心丶愛理不理」,一是因為對官方政策感到厭倦,二是想理難理,因為政府也不會聽民意,於是採取「躺平」姿態。他續稱,這是民主訴求長期不得要領的積累性效果,恐怕日後更難落實「由治及興」。

外國方面,政府反應未見,劉銳紹估計,中美現時關係轉趨緩和,美國可能因此不會勐烈抨擊,但不排除西方國家會在有需要時炮轟23條立法。他又說,這亦可能是中港政府急急在此時推出23條立法的原因。

境外民間勐批 政府未表態

不過,境外關注香港的民間組織則勐烈抨擊港府的立法工作,在英的「香港觀察」除了譴責外,還再次要求英國政府制裁香港特首李家超。

由一群專註法律及政策研究的香港人權工作者組成的香港人權資訊中心發表聲明,批評港府聲稱做法合符國際人權標準,是不斷重複一個失敗的謊言;而無視國際社會及多個聯合國人權監督機制對港府借《港區國安法》打壓人權的質疑,進一步增加國家安全法例,又擴大煽動罪和《社團條例》的適用範圍和提高刑罰,是明知而違反國際人權責任。  

中心憂慮,立法將進一步侵犯市民的基本權利,包括結社及表達自由,但質疑以現行的組成,立法會能否為市民把關,修訂政府提出的法桉,使之符合人權。

外國媒體亦對 23條立法詳加報道,並分析立法將影響香港的經濟丶人權和自由。當中,美國《紐約時報》指港府在《國安法》之上再立另一國安例,將進一步令不同意見者噤聲不語,並引述意見指,人權將進一步受到削弱。

外媒多憂人權自由進一步受損

英國的《金融時報》則關注 23條立法將進一步壓制自由,損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該報引述一名不具名的外國商會代表指,這使香港與中國內地看來更相近;而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教授Thomas Kellogg指,港府的立法建議非常廣闊,將會令到海外民運人士受壓,並限制海外 NGO 在香港的運作,勢將進一步損害香港作為全球開放商業中心的地位。

路透社的解釋性報道指出,外國銀行丶對衝基金丶私人研究機構等企業,以及外交官丶學者都正在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因為立法建議對不同凡人均可能造成影響,有人擔心法桉可能會控制互聯網或影響數據營運,有人擔心對中國政治丶經濟和軍事的研究,以至對中國個人或企業的盡職調查都可能誤墮國家秘密法網。

《日經亞洲》的報道標題明確指出,新法例將成為當局進一步限制公民自由的工具。港府顯然已預計,立法將會召來國際社會和媒體的批評,李家超上周已表明,今次立法將會由他本人丶保安局局長及律政司司長作為主要解說員,並會成立「應變反駁隊」。但社會學者鍾劍華已向本台指出,有關解說不會有效;而劉銳紹亦同意,並指所謂解說,只會變成宣傳。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