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陸總巴育出任泰國第29任總理

發表時間:

三個月前發動軍事政變的泰國陸軍總司令巴育上將,21號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毫無意外地經國家立法議會推選為泰國第29任總理。巴育擔任總理的任期,將取決於軍方執行政體改革的進程。按照軍方的規畫,泰國將在一年多的時間內進行改革,大約在2015年10月恢復民主選舉。

曼谷專欄
曼谷專欄 RFI
廣告

泰國國家立法議會在軍人政變後成立,主要負責草擬憲法和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在國家立法議會220名立法委員中,軍人比例過半。該議會前天舉行推選總理的唱票表決,除巴育以外沒有提名其他的候選人。巴育最終在217名立法委員的支持下高票當選總理。事實上,這是泰國媒體早先就預測到的結果。而巴育本人今後還將繼續擔任國家維護和平與安全委員會主席,這是一個政變後統攬軍警武裝大權的職務。巴育當選總理後,將一人獨攬泰國的軍政大權,表現出跟以往發動政變後另找他人擔任總理的其他軍事將領截然不同的行事作風。要知道,泰國的任何一屆民選政府,若是得不到軍隊的支持,一旦發生動亂,就很難穩定地支撐局面。一如近幾年的前總理塔信、沙瑪、宋材乃至英拉政府等。

從5月22號發動政變至今,巴育從英拉手中接管泰國政府屆滿三個月。8月22號,曼谷民調中心針對巴育三個月的執政效率展開調查,結果顯示:泰國民眾給巴育打出了7.76的滿意分。而支持他出任泰國總理的比率高達80.5%。接受調查的成年人普遍認為:巴育行事果斷、致力解決國家問題,具備國家領導人的魄力和執行力。就同一份調查問卷,泰國“經理人報”拿巴育跟之前的兩屆總理做比較,英拉在2013年得分是4.49,而阿披實在擔任總理時期的執政效率只有4.44分。由此可見,在泰國,軍權下產生的國家領導人跟民眾選舉產生的領導人,在執行效率上具有很大差別。這或許跟個人能力關係不大,而是後者在決策上明顯受到更多鉗制。

值得一提的是,泰國當前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從可觀察的公眾言論和各大社交網的評論和反應來看,泰國民眾對巴育擔不擔任總理顯得漠不關心,彷彿那都是順理成章的事。這固然跟政治言論受到控制有關,但在另一方面,更多人把關注點轉向更為實質性的問題,商界、學界針對諸多深層社會弊端展開挖掘性研討,諸如:泰國執行國營企業改革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得與失;政府公務員制度中的種種弊端;各領域長期存在的貪污現象以及怎樣提高農民收入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等等。種種現象說明,泰國民眾對政治的“漠視”並不等於“忽視”,他們對軍政府解決國家與社會問題抱予的期盼值明顯更高。這一點對即將上任的巴育總理而言,無疑將是一個更大的挑戰。

正因為如此,巴育上台後,倘若僅只是為了完成政治體制改革任務而忽視其他,軍政府的領導方向勢必會跟民眾需求脫軌,屆時難免不得人心。而軍方的政敵-流亡總理塔信似乎預料到了這一點,他深知泰國社會一個個盤根錯節的政治與經濟問題十分棘手,因此告訴支持者們靜觀其變,塔信斷言:經濟問題負擔沉重,軍方的政治改革也很難達到目標。看來,巴育未來面對的兩大難題,依舊是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