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聯合國確立“國際幸福日”

發表時間:

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個人是否會有幸福的時候?儘管幸福的標準不同,感覺差異,但是人的幸福感覺與生俱來。無論處在和平環境還是戰爭狀態,無論貧窮還是富有,人都會有幸福感,只是有的幸福感稍縱即逝,有的幸福感持久常在。毫無疑問,當人們生活在安全和平富足的環境中,幸福感會更多一些,但是即便貧困,即便危險,幸福也會伴隨着希望而產生。

環境與發展
環境與發展 RFI
廣告

正是為了鼓勵地球人永不放棄,聯合國6月28日開大會通過決議,確定3月20日為國際幸福日。決議指出,追求幸福是人類的基本目標之一。決議要求193個成員國每年以合適的方式,特別是通過教育宣傳活動來慶祝這一日子。

提升人的幸福感應加入國策中

據法國媒體報道,提出確立國際幸福日的是小小的佛教王國不丹。別看這個國家很小,卻很重視民眾的幸福,這個國家早就建立官方的國民幸福指數。其實聯合國這次通過國際幸福日並非偶然,一段時間以來,很多政治家和經濟學家都提出了這樣的建議,一個國家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來衡量它的成功或失敗,還要看其它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國民的幸福感。他們認為,今後國家的政策中不能只關注經濟發展,還要重視人的幸福感覺和健康狀態。把提升人的幸福感也納入國家政策中去。聯合國通過這一決議也正是這一目的。聯合國希望各國政府在制定政策法律時考慮到人的其它方面的需要,而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需要。制定更加公平和平衡的,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各項政策。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提亞.森就是提出重視人類社會和經濟全面發展的經濟學家。經合組織也早就提出過應該在傳統的國內生產總值上添加幸福指數。

幸福的23個指標

那麼幸福指數怎樣去計算呢?經濟收入,生產指標都是硬性的,計算起來比較容易,可是怎樣才算幸福指數呢?事實上,聯合國以及其他一些機構,早就開始排列人類幸福指數或者說人類的舒適指數,多數方法是通過對教育,醫療,環境等的調查後得出的結論。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排名等等。美國經濟與和平學院為人類幸福指數排列出23個指標。這些指標包括國家軍事預算,與鄰國的關係,人權狀況,民主和透明化以及教育和醫療等。今年3月23日至25日,各國專家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召開國際會議,提出了幸福經濟的概念。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也曾經成立了研究幸福經濟的委員會。
聯合國提倡的在發展經濟同時不要忘記生態環境和平等公正,這樣的經濟發展才能使多數人受益。只有多數人受益並且感覺受到公平對待後,才能感覺到幸福。

怎樣衡量幸福?

可是具體到每個人的幸福感,怎樣才能衡量某個國家的國民是不是感到幸福,這可是一個非常艱難的研究。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們用了72年的時間進行這樣的研究。他們得出的初步結論是,幸福感是一種綜合的感覺,包括愛情的滿足,職業的滿足以及心理素質。這項研究起始於1930年,共有268名學生參與實驗,醫生,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家和社會工作者均參與研究。268名學生來自各個學科。經過長年的跟蹤,人們發現曾經是尖子學生日後並不一定有出色的成績和幸福的人生,而其他一些並不十分傑出的學生卻獲得成功。其中包括華盛頓郵報主編布拉德利Ben Bradlee和肯尼迪等。
專家們也發現宗教在人的幸福感上起了很大作用。人們有了信仰後,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了變化。但狂熱的宗教追求,暴力宗教傾向,以害人為目的宗教手段,即便可能給那些自殺恐怖分子帶來幸福感,卻是害群之馬,必須打擊。
總之感覺幸福的人多半是有追求的人,無論這一追求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可以追求有車有房,也可以追求升上天堂。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