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生態 健康與科技

拜登宣布舉辦氣候峰會試圖恢復美國主導地位

發表時間:

美國新總統拜登周三宣布美國將在今年的4月22日地球日舉辦全球氣候峰會,拜登還在隨後簽署了減低碳排放的一系列政令,一方面是為了兌現拜登在競選總統時所作出的承諾,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向全世界展示美國已經返回國際舞台,並且將重新在氣候領域擔當起領軍國家的角色。拜登明確表示,美國必須“主導全球回應氣候危機,因為氣候危機是確確實實存在的”。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拜登資料圖片 © 路透社圖片
廣告

拜登周三宣布的減排措施包括,限制美國的石油與天然氣能源的開發,停止發放新的開發許可證,以圖在2050 之間達到碳中和的目標,當然,已經發放的許可證將繼續有效。不過,拜登此舉也受到美國某些保護環境組織的批評,他們認為拜登的決定不夠徹底,他們認為應該從現在開始,徹底禁止對化石能源的開發。而另一方面,美國的一些能源企業批評拜登的決策並不能起到實際的減排效應,美國最大的化石能源組織主席索濹斯評論說,倘若美國停止對本地的化石能源的開發,這意味着美國將增加能源的進口。顯然,他的上述言論並沒有將減低能源消費以及開發可再生能源的可能性納入能源消費結構中。

拜登總統宣布的上述決策的目的除了兌現在2030年之前保持以及恢復美國的30 %的領土的原自然生態的承諾之外,也是為了重新恢復美國在氣候領域的主導地位。這或許也是美國決定在今年四月份舉辦全球氣候峰會的主要原因之一。這在今天北京政府以氣候行動作為交換要求西方停止批評中國人權的背景下顯得更加重要。

我們知道,今年五月聯合國按計畫將在中國的昆明舉行生物多樣性峰會,當然,由於疫情的原因目前還很難預測會議是否將如其舉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四年前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以及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氣候懷疑主義政策,導致中國越來越成為氣候領域舉足輕重的國家。這也是為什麼拜登同時宣布,氣候應該成為美國外交以及安全的中心議題,他將儘快設立一個由氣候專家們組成的科學委員會。他還將下政令要求聯邦政府的機構對經濟發展依賴化石能源的地區進行新的投資,援助哪些受到氣候變化衝擊最嚴重的國家與地區。拜登總統計畫在下個月向美國國會遞交一個金額為兩萬億美元的氣候計畫,法新社評論指出,雖然美國國會共和黨議員必將加以阻撓,不過,民主與共和兩黨應該有可能就此達成共識。

必須指出的是,拜登政府在氣候領域的舉動不僅受到環境保護組織的關注,而且也受到貧困國家的密切關注,就在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上述決策的前夕,總部位於德國的非政府組織德國觀察公布了一份有關氣候變化對各國的影響的調查報告,排列了最近二十年來世界上最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的名單,位居前列的是海地,美國在加勒比海的領地波多黎各,以及亞洲的緬甸和菲律賓等國。颶風暴雨是氣候變化最直接的後果,報告舉例說,2008年緬甸遭受的颶風導致14萬人死亡。雖然如果僅僅從經濟角度來計算的話,發達國家所遭受的損失也同樣嚴重,但是,由於貧窮國家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因此它們往往遭受更加嚴重的生命與財產損失。報告撰寫者指出,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上發達國家曾經承諾每年斥資一千億美元援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危機,但是,到今天為止,這筆經費依然遲遲難以籌集。

最後,聯合國環境署周三公布了一份對全球各國一百多萬人進行的調查報告,這是聯合國在環境領域展開的規模最大的民意調查,這項民調計畫是由聯合國與英國牛津大學於去年十月份至十二月份聯合進行的,其目的是要在氣候領域收集儘可能多的數據以便協助各國政府作出決策,全球50多個國家的120多萬年齡在14歲以上的公民參與了這項民調。超過64 %的受訪民眾認為全世界必須採取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這一比例在英國與法國分別是81 % 和79 %。他們中20 %的人認為應該循步序進,僅有10 %的受訪者認為各國政府已經採取了足夠的應對措施。由此可見,拜登政府倘若要恢復美國昔日的強國地位還必須在氣候領域迅速採取行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