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美來鴻

中印北極戰略與行為比較

發表時間:

同在2013年成為北極理事會觀察員的中國與印度,分別在2018年和2021年出台各自的北極政策,中國將一帶一路北極化,提議共建冰上絲綢之路,印度則核心研究北極季風和喜馬拉雅系統之間的關係。除中印外,加拿大等十個北極相關國家也在過去四年出台了北極新政策,都將北極戰略提升到國家安全層面。

中國和印度北極理事會成員
中國和印度北極理事會成員 wikipedia
廣告

印度戰略委員會(Council for Strategic Affairs)主席阿迪楊傑博士(Dr A. Adityanjee)去年在《星期日衛報》生活版撰文《龍在北極漫遊》,重點比較中印北極政策及行為的不同。他指“中國渴望北極礦產和畜牧資源世人皆知,中國以欺騙方式秘密接近北極,試圖獲得立足點。中國北極政策白皮書主張有權開發礦產、油氣和漁業,並以中國特有的傲慢,將北極與‘一帶一路’聯繫起來”。

他發現“中國正在每一個北極國家投資,對資金短缺的冰島、脆弱的格陵蘭島和加拿大北極社區的投資具有掠奪性。2011年中國想購買冰島土地遭拒絕後,第二年與冰島簽署雙邊能源協議,2015年又簽雙邊自貿協定,2012-17年間中國對冰島投資12億美元,占其GDP的6%,同期中國對格陵蘭投資20億美元開採稀土、鐵、銅和鈾,占其GDP的12%。中國在瑞典北部建立衛星站並投資芬蘭。中國對佔加拿大陸地面積40%的北極地區日益增長的興趣是為獲取和控制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2017年中國破冰船雪龍號首次通過被加拿大視為內水的西北航道,2019年雙向破冰的雪龍2號投入運營,還正開發核動力破冰船。2013年中國以151億美元收購了卡爾加里石油公司尼克森,將加拿大的油砂運往中國,中國投資加拿大北極省份的採礦業,還投資數十億美元在俄羅斯北部亞馬爾半島永久凍土層下開採能源”。

“中國還通過建立與北極理事會平行的機構將自己融入北極治理,2013年冰島總統在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後,宣布成立北極圈會議( Arctic Circle conference),在雷克雅未克舉行年度北極治理會議”。早在2013年阿迪楊傑博士就預測中國有意在冰島和格陵蘭島獲得軍事基地,“中國試圖在格陵蘭購買廢棄的美國海軍基地,希望斥資翻新格陵蘭首府及另外兩個機場,丹麥政府對中國購買格陵蘭自治領土地感到不安,聯合美國阻擋了中國。中國以具有欺騙性的四點行動計畫逐步擴大在北極的戰略足跡,在建設軍事能力的同時,中國通過向北極沿岸國提供海上和航空搜救和救災等人道主義公共服務來掩飾其戰略利益”。

去年公布的印度北極政策草案宣布其北極政策基於五個支柱:科學和研究、經濟和人類發展合作、交通和連通性、治理和國際合作以及國家能力建設。印度對北極研究的興趣主要是出於對氣候變化的擔憂,研究北極季風和喜馬拉雅系統的錯綜複雜聯繫,喜馬拉雅山脈是北極和南極外的第三極,因此印度將自己視為極地國家,這與中國定義自己為“近北極國家”不同。

印度首次接觸北極是在1920年,當時英國在巴黎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Svalbard treaty),2007年印度首次對北極科學考察,位於斯瓦爾巴群島的Himadri站2008年開業,比中國北極黃河站晚4年。印度還將在加拿大北極省份投資採礦業、碳氫化合物、漁業和北極旅遊業。

美國外交家網站去年撰文指“北極研究將幫助印度科學界研究第三極喜馬拉雅冰川的融化速度,以及觀察北極冰層融化可能釋放出被困住的新病原體,從而增加未來疫情大流行的可能性”。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