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北美來鴻

隱身底層記錄當代中國的王兵

發表時間:

台北時間11月25日晚,王兵的紀錄片《青春(春)》在台灣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幾個小時後,這部212分鐘的影片在第26屆蒙特利爾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全景單元展映,觀影者可能不知道這部影片剛剛在亞洲獲得的榮譽,但他們通過電影看到了製造服裝的工坊,以及在擁擠髒亂的環境里日夜苦幹卻收入微薄的中國底層民工。

中國獨立導演王兵(戛納電影節官網圖片)
中國獨立導演王兵(戛納電影節官網圖片) © 76屆戛納電影節官網
廣告

2014年王兵去到中國最大的童裝生產基地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走進由1萬8千多個小型制衣工坊組成的棋盤街道,和30萬外來務工者打成一片。今年4月他在戛納電影節接受採訪時回憶了這段經歷。王兵“通過蘇州一位詩人朋友聯繫上一位工坊經理,一來二去,認識的人越來越多,很快就可以自由進出工坊和宿舍,沒有人阻攔或者問在做什麼”。王兵在那呆了好幾年,從2014到2019年共拍攝了2600小時的素材,記錄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他在同一訪問中說工人們“工作時間極長,從早晨8點到晚上11點,中午下午各一小時吃飯休息,其他時間不停工作。每六個月結一次工資,按件計算——但你並不知道每件的具體報酬,只有結賬時才知道;因為市場不斷變動,你無法預知半年後能拿到多少錢。他們晚上11點打卡下班,大多數人每周只休息一天,多數情況下也並沒有完整的一天,只是下午5點提前打卡下班”。這麼惡劣的勞工狀況令人想到2017年2月加拿大在七國集團中率先與中國開啟自貿協定首輪探索性會談,渥太華堅持“北京應接受一個進步貿易框架”,把包括勞工權益等問題正式列入討論議程,這一堅持被視為“開啟中加自貿談判的高端障礙”,2017年9月第四次會談後難以為繼,直到2020年9月加拿大宣布放棄與中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的想法。

總時長580分鐘的《青春》包括三部紀錄片《春》、《苦》、《歸》,這是2003年王兵以551分鐘的超長紀錄片《鐵西區》開始獨立創作以來的另一項龐大的紀錄片工程,在已經問世的《青春(春)》里,隱身的王兵貼身緊跟年輕的男女民工們,陪他們坐在縫紉機前,為了“一天賺300元、一個月1萬”的目標,日夜苦幹;看他們玩耍、調情、吵架、爭論和嬉戲;跟他們去找作坊小老闆討薪,為五分一毛錢僵持不下。跟他們一起回鄉,走進他們用血汗錢蓋起的新樓房。有意思的是,片中一名安徽小哥叼着煙,一邊踩縫紉機一邊說“我要上電視了”,旁邊的女工滿臉不屑,諷刺說“你做夢吧!”。兩人的對話道破了拍攝者王兵在中國的狀態,如果是換成享有中國官方盛譽的張藝謀陳凱歌跟拍他們,民工們絕對不會如此淡定。因為王兵作為獨立紀錄片導演,所有的榮譽都來自歐美電影節,儘管他還獲過法國政府頒發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但他在中國既沒獲過華表金鷹,也沒得過金雞百花,可能連中央電視台都沒有上過,這使得他在國內“可以像無名氏一樣遊盪在某個群體中”。

例如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王兵在雲南偏遠山村家徒四壁的留守人家拍攝了5個月,“沒有母親,父親外出打工,三姊妹不上學,每天在山間放牛牧羊,干各種農活,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很艱難”。2012年紀錄片《三姊妹》獲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大獎。2013年初王兵在雲南昭通精神病院呆了三個多月,拍攝的四小時紀錄片《瘋愛》獲2014年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銀獎。王兵的紀錄片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也深受親睞,除國際紀錄片電影節(RIDM)外,以展示大膽和獨一無二電影為特色的新風格電影節(FNC)更是與王兵多次合作,早在2010年就為他舉辦了電影回顧展,並譽其為“當代中國細心的編年史家”。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