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俄烏之戰導致台灣研議是否恢復徵兵

發表時間:

俄羅斯和烏克蘭戰事方酣,在台灣數度引發「強凌弱」的聯想,擔心兩岸局勢成為翻版。目前的「募兵制」更遭到高度質疑,認為在危急時不足以保障台灣安全。本周立法院就是否恢復「徵兵制」和國防部長邱國正展開對話,「恢復一年制兵役」成為熱門話題!

文檔照片 - 台灣士兵站在台灣北部沿海城鎮萬里的一個台灣愛國者導彈防空系統前 2004年10月22日
文檔照片 - 台灣士兵站在台灣北部沿海城鎮萬里的一個台灣愛國者導彈防空系統前 2004年10月22日 ASSOCIATED PRESS - Wally Santana
廣告

台灣立法院是在2003年通過募兵制的法案,確立以「志願役」為主,「義務役」為輔的制度,開始實施募兵制。然後在2018年全部改為募兵制。所謂募兵制就是,一般達到役齡的男性,不必再當兵,只要接受4個月的軍事訓練即可;阿兵哥從哪裡來呢?改由國防部對外招募,政府給付薪水。開始實施至今已經19年,即使是「全面募兵制」也已經實施4年多。

其實,台灣長期和中國大陸對峙,兩岸關係一直沒有徹底解決,但自從實施兩黨政治之後,政黨都急於討好年輕人,爭取選票,使募兵製得以全面替代實施數十年的徵兵制。

但蔡英文執政之後,兩岸關係急遽惡化,已經有綠營的有識之士開始為募兵制感到擔憂;加上近期俄烏之戰開打,烏克蘭想倒向西方懷抱而不可得,變成烽火連天,遍地焦土,更讓台灣民眾憂慮,「恢復義務兵役」不斷成為輿論的話題!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23日在立法院表示,「國防部已經成立項目小組,會儘快研議」。他更說,「這件事他不打算透過修法來達成」。

這是什麼意思呢?有立委當場就法律的規定提醒邱國正,如果要延長「軍事訓練役」的時間,就要修兵役法;如果不修法,就只能恢復「一年制的義務役徵兵」。邱國正當場回復,則給予肯定。

因為台灣兵役相關法規規定,服兵役有三種,除了募兵制之外,徵兵制的現役,要服役一年;軍事訓練役則是四個月。這是當初修法改為募兵制時留下的伏筆。也就是說,一旦將來需要恢復一年制的徵兵,不需要修法,只要政府部門政策決定,就可以實施。

至於實施募兵制之前,台灣年輕男性服兵役的役期「兩年或三年」,早已全部取消。

所以當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院說,這件事他不打算透過修法來完成,面對立委提醒相關法律規定,他也給予肯定,整個聽起來就是,國防部已經在研議,而且似乎是傾向恢復一年制的徵兵制。

就在同一天(23日)傍晚,,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對兵役是否延長的問題公開答覆說,國防部正就各方意見評估中,尚未定案。他並說,評估義務役役期長度的同時,必須加大訓練量能,降低年輕人為等待服役,對生涯規畫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訓練內容必須進行改革,讓義務役的軍事訓練,能夠有效應對現代戰爭需求,強化國軍「不對稱作戰」的建軍思維。

針對台灣是否應該檢討兵役制度並做出改變,美國國防部前官員包士可(Joe Bosco)告訴聯合報說,他認為「絕對要,因為面對來自中共的可怕威脅,為期四個月的軍事訓練任務少得離譜」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也說,台灣目前的軍事制度,義務役服役期限,似乎都不符合其面臨的威脅;他說,看看以色列或新加坡如何制定因應威脅的國防政策,就會知道台灣為何不足。

專家學者則認為,恢復徵兵制利弊互見,雖然可以大幅解決兵力缺額問題,但可能導致義務役役男滯征,加重基層單位與幹部負擔,而且如果按照國防部長邱國正的說法,此舉勢必涉及擴軍,將同時造成人員維持費升高。國防部必須詳盡評估,再與朝野主要政黨與社會進行對話。

台灣媒體分析指出,台灣歷年來多次義務役制度的變革,都是由上而下的政治交辦,從過去的例子,兵役縮短的議題,大多是在關鍵性的選舉之前提出,成為利多的籌碼。這次受到俄烏戰事影響,掀起延長役期的聲浪,國防安全上雖然有實際需求,但卻可能成為選舉的票房毒藥,這從朝野立委對這個議題的反應就可以看出,國民黨回答「尊重」,台灣民眾黨和時代力量都說「樂見」,民進黨卻認為「應該從長計議」,這顯示出,國防部也不敢輕易鬆口,以免影響執政的民進黨的選票,台灣的兵役問題其實是高度的政治問題,是否要恢復一年制徵兵,恐怕還需要密切觀察。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