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北一周

台灣實彈測試射程600公里的雄升飛彈首度曝光

發表時間:

台灣軍方16日在屏東九鵬基地實施精準彈藥射擊測考,成功射擊一枚代號「雄升」也就是「雄二E」的次音速攻陸巡弋飛彈,它的射程達到600公里,是台灣自行研發的攻擊性武器。這枚飛彈彈體的主段在夜空中飛行了一個多小時,達成預期驗測目標。飛彈飛行的英姿也被台灣媒體拍攝到,是台灣擁有雄二E型攻陸飛彈十多年來首度曝光。

A Taiwanese soldier holds a Taiwan national flag near a group of soldiers with red markings on their helmets to play the role of an enemy during the annual Han Kuang military exercises simulating an attack on an airfield at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Taoyuan, Northern Taiwan, Wednesday, July 26, 2023. Taiwan's defense ministry says Wednesday, Aug. 2, that it has detained an army officer and several collaborators on suspicion of handing military secrets to China 台灣軍演 2023年7月26日
A Taiwanese soldier holds a Taiwan national flag near a group of soldiers with red markings on their helmets to play the role of an enemy during the annual Han Kuang military exercises simulating an attack on an airfield at Taoyu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 Taoyuan, Northern Taiwan, Wednesday, July 26, 2023. Taiwan's defense ministry says Wednesday, Aug. 2, that it has detained an army officer and several collaborators on suspicion of handing military secrets to China 台灣軍演 2023年7月26日 AP - ChiangYing-ying
廣告

前天(16日)清晨四點多,在拂曉前的黑暗中,台灣空軍在屏東九鵬基地發射了一枚「雄升飛彈」。飛彈升空後不久,在地面上可以目視到冒着熊熊火焰的「火箭加力器」脫落,隨後彈體順利啟動渦輪扇引擎,展開巡航,往太平洋方向順利飛行了一個多小時。

在九鵬基地附近,一般人在暗夜中,只能看到使用固體燃料帶着尾焰的「火箭加力器」掉入太平洋;至於使用油料的主彈體,啟動渦輪扇引擎後,破空而去的畫面,因為沒有火焰,一般人用肉眼其實看不到,但台灣媒體清楚拍攝到這枚飛彈的畫面,甚至可以清楚看到位於飛彈中後段的彈翼。

雄升飛彈的設計,基本上就是台灣版的「戰斧飛彈」,需要以「火箭加力器」從機動式的陸基發射架升空,當彈體升空並被推動到一定速度後,負責長程巡航的「鯤鵬」渦輪扇引擎才會啟動,彈體並展開滑翔翼。

這枚飛彈之所以受到重視,當然是因為它是地對地巡弋飛彈,射程可以達到600公里,包括浙江、福建、廣東、江西這四個省的部分地區都在它的射程範圍內。在兩岸關係不睦,台灣獨派勢力擡頭的今天,台灣測試長程飛彈的舉動當然備受關切。

事實上,前天凌晨發射的這枚雄升飛彈,還不是台灣射程最遠的巡弋飛彈。台灣空軍目前擁有的具備攻陸性能的長程特種飛彈,包括雄升和擎升兩型。

擎升飛彈的「擎」是引擎的擎,以前稱為雲峰飛彈。它的射程,據傳在1200公里到2000公里之間,但始終沒有獲得證實。如果射程真能達到2000公里,就連北京、天津、成都、重慶都在涵蓋範圍內了。

另外,台灣現階段正在生產的則是「增程型雄升飛彈」,代號是「雄隼」,雄隼飛彈的射程能達到1000公里。

台灣這些特種飛彈都歸「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底下的791旅管轄,這是個神秘的單位。幾年前,「防空飛彈指揮部」曾在官方臉書秀出長官視導791旅的照片,結果隊徽上類似戰斧飛彈的圖案,以及他們的隊訓「千里破敵,捨我其誰」,都被媒體發現而加以報導,後來台灣軍方立刻把照片撤下,以後再也不發布這個單位的新聞,敏感程度可見一斑。

至於這次台灣軍方發射長程巡弋飛彈,讓九鵬基地附近民眾能全程目擊,是頗耐人尋味的事。因為過去從屏東九鵬基地升空的攻陸飛彈,從來沒有被目擊的記錄,這是第一次。台灣媒體分析,這枚飛彈的曝光,可能將為蔡英文政府後續一連串國防自主施政的驗收,帶來吸引眼球的效果。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分析認為,台灣研發可以攻擊大陸的反制性武器,固然不足以改變台海軍事態勢,但對於增加軍事上嚇阻力,的確具備一定效果;然而,這些裝備敏感度極高,相關訊息的曝光,或許有助民心士氣或政府聲望,但對國防安全係數的影響未必是正面,尤其可能影響到台灣軍方關鍵技術與硬件的引進,不可不慎。

另外臉書專頁「軍情與航空」主編施孝瑋也認為,台灣最機敏的武器曝光,對政府標榜重視國防的形象有加分效果;但其實中共早就知道台灣巡弋飛彈已經服役,而且還不斷研發改良,所以應該不致於衝擊到兩岸關係,但可能影響美方對台灣保密能力的觀感。

台灣媒體分析指出,攻陸飛彈曝光,不無傳達「你敢打我,我也能實時反制」的政治訊息。但台灣沒有衛星,長程預警雷達又受到地球曲度的限制,而無法觀測遠程動靜,一旦飛彈打出去,無法實時確認「打中了沒」,仍須透過盟國情報合作,才能掌握戰果。也就是說,台灣攻陸飛彈這種「源頭反制」的戰術,仍需要依賴美國等盟國的協助合作,美國的態度仍然是關鍵。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