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微言微語

網絡致敬《南方周末》創始人左方與思想史學家李澤厚

發表時間:

11月3號,《南方周末》創始人左方去世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發關注。自習近平拋出“黨媒姓黨”,“不得妄議中央”說後,真正意義的新聞在中國已不復存在,所有媒體都淪為一黨專政的服務器,所有履行對黨政監督批評義務的媒體或個體都被冠以妄議中央的罪名或遭禁言或遭監禁;正如中共前中宣部長朱厚澤曾經說過的:“從辛亥革命到今天,我們轉了一圈,又轉回到了專制的起點,而且這個專制超過任何一個朝代,其控制的嚴酷前無古人,其對思想的鉗制超過歷代,相比之下,過去那些文字獄算不得什麼。”

Chine Southern Weekend ou Southern Weekly南方周末
Chine Southern Weekend ou Southern Weekly南方周末 DR 中文網絡照片
廣告

朱厚澤說的是改革開放前的毛澤東時代,是共產極權真理報潛規則時代,而打破真理報模式,給中國新聞“擠出自由空間”的人正是《南方周末》創始人左方。

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發推說:“左方老人走了。2012年後《南方周末》在極權統治的嚴厲打壓下,一大批優秀記者離開了,現在《南方周末》完全失去了1984—2010年那26年的風采和神韻。儘管如此,左方老人創辦的《南方周末》曾經是中國大陸新聞史上亮麗的一筆!紀念左方老人,更懷念每周爭相閱讀《南方周末》的那個時期。”

網友@Sophy Zhang發推文紀念左方:

熱血澎湃三種人,鋼鐵終於煉不成。

回頭接軌知可否?戛然奧黑贊一聲。

推文繼續寫道:左方辦《南方周末》,有九字訣“先入,後出,均分,知可否”,和六字箴言“你倒回去接軌”。“倒回去接軌”,即“倒回民國傳統”,不僅點亮80年代新聞改革的方向,甚至說破整個中國改革的秘密。左方回首自己的後半生時說:這是一群少數人,如果在50年代,肯定被打成右派,如果活在60年代,他們將參與造反,如果活到80年代,他們一定會成為改革派,為自由,為民主,為平等,如地下水一再衝出地面。在文革結束後,資料室就成了報社的“冷宮”。屋子裡的老員工,大都是在“文革”犯錯誤的“三種人”。他們中最著名的造反派正是“左方”。老左在朝鮮戰爭當過兵,“文化革命”造過反,曾是造反派“新聞兵”的頭頭——一個可以呼風喚雨般調動十萬人上街的“革命青年”。1984年元旦,坐鎮北京的鄧小平突然決定到南方看看。他一路沉默不語,回到廣州寫下了一段後來影響整個中國的話:“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南方日報》老社長丁希凌力排眾議,要辦一張與黨報不同的報紙《南方周末》,將其作為《南方日報》(市場化)改革發展的試驗田。《南方日報》總編不願派人辦報, 丁希凌就去找“被打入冷宮”的左方——一個在政治上已經“靠邊站”的人。

左方口述史《鋼鐵是怎樣煉不成的》,是“南方周末的史前史”。 在資料室的六年裡,那些“內部發行,供批判使用”的“灰皮書”成為左方通往自由之路的窗口。對曾經深刻影響自身的學說——共產主義、列寧主義、蘇聯式計畫經濟、剩餘價值理論、階級鬥爭說,革命理論,左方進行了徹底反思,一一參透。這段大徹大悟,不僅讓左方從一個烏托邦的共產主義信仰者,變為一個自由主義者,更點燃了他改良中國的理想——重拾被革命中斷的民主啟蒙。這是令人心跳的前奏,將給後來誕生的《南方周末》抹上不能擦去的底色。左方坦陳,“建國後歷次的政治運動,我都參與了,有些運動我是一個盲目的追隨者,有些運動我是一個無知的加害者,有些運動我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烏托邦思想、階級鬥爭學說,支配了我的大半生。”

 “我之所以將《鋼鐵是怎樣煉不成的》作為書名,就是想通過我一生的經歷,說明斯大林主義烏托邦政治運動的破產。”《南方周末》曾經輝煌過,乃至2009年奧巴馬訪華,指定只見一家媒體,那就是遠在嶺南的《南方周末》,這在1949年以後的大陸新聞界絕無僅有。

就在左方去世的當天,網上傳出中國思想史學家李澤厚在美國去世的消息,同樣引髮網絡關注,網友@榮劍發推說:李澤厚先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哲學啟蒙大師,他關於主體性哲學的思想,對我影響甚大,他是真正的哲學家,是中國改革以來名列第一的思想家。李澤厚先生千古!

有網友貼出李澤厚2010年與知名作家易中天的一次對話,其中李澤厚說的一句話值得當下國人深思,李澤厚說:“民族主義加民粹主義,正好是國家社會主義,即納粹,這是當前中國往何處去的最危險的一個方向,大講中國模式就是這個危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