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緬甸大選 預料結果毫無懸念

發表時間:

每五年一度的緬甸大選11月8日正式開始投票。各地媒體選前預料現執政黨全國民主聯盟將毫無懸念繼續當選。東南亞輿論仍以關注美國大選進展為主流,不過當前緬甸嚴峻的新冠疫情形勢以及人權與民主狀況依然備受國際社會關注。

昂山素姬女士 攝於 2019年7月17日
昂山素姬女士 攝於 2019年7月17日 法新社 AFP/Thet Aung
廣告

緬甸數字電視媒體11月8日開始直播2020年大選投票情況,仰光市內一些公共社區設置大屏幕以便跟蹤選舉進展。本次緬甸選舉擁有大約3700萬合法選民,分別投票給來自97個政黨的候選人。這次投票活動在緬甸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的情況下舉行,提前投票人員在600萬左右。根據衛生法規,選民必須面帶口罩前往就近的投票站進行投票。一名當地選民反饋,位於克欽邦莫興區的一個投票站上午人潮擁擠,選民們並未按照規定秩序排隊並進行投票,選舉組織單位顯然人手不足。

泰國媒體報道,此次緬甸選舉將產生緬甸聯邦議會,包括眾議院330個議席,上議院168個議席。普遍觀察大選競爭將在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和軍方支持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SDP)之間展開,不過其它有軍人背景的小黨力量同樣不可忽視。緬甸大選採用領先者當選的英國選舉模式(First past the post electoral system)。即選民在單一選區內投票給政黨參選人,獲最多票數的人當選。緬甸媒體預料此次大選初步計票結果或在8日夜晚或9日早晨揭曉。

緬甸媒體播放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上將(Min Aung Hlaing)投票情況,其表態將會順從人民意願接受選舉結果。敏昂萊一度被聯合國人權事務調查報告指控縱容部下針對緬甸穆斯林實施人權侵犯行為。本次大選前,緬甸多名軍方人士抨擊全國民主聯盟利用政府資源試圖壟斷此次全民大選。緬甸軍官大選前提出警告,宣稱將密切跟蹤此次大選投票過程。東南亞問題觀察人士指出緬甸國內的對外姿態目前正發生一個有趣的轉變,即過去抵觸美國的緬甸軍人呈現“親美”趨向,而以往被西方世界奉為“民主鬥士”的翁山素姬卻選擇了走親中路線。無論如何,緬甸軍人勢力在現行緬甸憲法與國會中仍佔有絕對優勢。

一名因疫情滯留泰國的緬甸人士發表意見稱,現今緬甸新冠肺炎感染疫情嚴重,感染人數超過6萬人,單日感染病例一度突破2千。疫情當前,緬甸選舉委員會仍允許政黨照常開展拉票活動,引發民間對選舉委員會給予批評。此前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姬否決了反對派提出因疫情而推遲大選的提案。泰國媒體對此分析稱:翁山素姬在推進各民族和解和維護人道主義工作方面泛善可陳,此次堅持按照原定日程舉行大選,原因是判定這樣做對掌握政府資源的執政黨有利,緬甸當局還以發生戰亂影響人身安全為由宣布取消了若開邦、欽邦等地區的投票活動,更進一步鞏固了全國民主聯盟獲勝的可能性。不過這也在參選政黨之間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

針對此次緬甸全國選舉,美國副國務卿戴維.黑爾(David Hale)日前透露其本人跟昂山素姬進行電話聯絡,表明美國支持緬甸實施民主政治制度的立場,呼籲以透明、可靠和全面的方式舉行選舉。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同樣發表聲明表示密切關注緬甸全國大選,強調緬甸大選和平、有序和公信度。

泰國法政大學東南亞問題研究學者頓亞帕教授(Dulyapak Preecharush)分析認為,當今緬甸政體仍具有高度集權的“民主兼獨裁”性質,經過前兩次全民投票洗禮的緬甸全國民主聯盟,在2020年大選中取得勝利並不令人感到意外。而值得關注的是,民盟能否在本次大選中繼續保住所佔有的議席、如何開展內部改革以及協調軍政關係。緬甸民盟在2015年11月舉行的大選中贏得議會絕對多數的席位。儘管在過去執政期間一度針對緬甸憲法條例實施改革,但仍然無法撼動軍人政治集團在緬甸政體中的地位。現今值得觀察的是,美國大選後總統易人,未來必定會給緬甸的國際關係帶來影響和變化。畢竟緬甸在中美戰略競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