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亞洲媒體關切中美外交戰略會談

發表時間:

在中美關係前景迷茫的大背景下,美國主倡的印度洋---太平洋四方安全對話於上周舉行高峰會晤,美國外長與國防部長隨即於下周訪問日本、韓國和印度,繼而中美外交戰略會談即將在美國阿拉斯加登場,預料香港、新疆、台灣甚至緬甸危機等議題將會擺上檯面,東南亞輿論盛傳美國預料中國或在未來6年內接管台灣。印太同盟旨在遏制中國影響力擴張的同時,也反映出美國對中國日漸發揮領導作用的軍事力量抱有焦慮。

quad印太四國視頻峰會 2021年3月12日
quad印太四國視頻峰會 2021年3月12日 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 KIYOSHI OTA
廣告

據悉,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結盟框架下的“四方安全會談”(The Quad)最高領導人視頻會議於本月12日舉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日本首相菅義偉(Yoshihide Suga)、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表達出繼續堅持“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外交主張。這是拜登就任後首次就安全議題召開多方領袖高峰會談。拜登還提議四國領導人今年內安排面對面談話。相關評論分析稱,拜登迫切向四方成員展現積極的合作意願,反映出美國對自身影響力在亞洲地區日漸減弱的焦慮。

 

美國國防部於20185月宣布將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這是美軍全球六大戰區中擁有戰機、船艦和兵力規模最大的一個司令部。為了打造全球海上戰略聯盟,凸顯美軍對印太地區盟國的安全承諾,預料美軍未來還將不斷調整以強化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相關分析指出,要把一個空泛的地區安全聯盟做實,僅有成員國各方鼎力配合的表態遠遠不夠,還需要投入巨額經費和擁有實力的軍事存在。這一點值得進行長期觀察。

泰通社報道,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和國防部長奧斯丁(Lloyd Austin)將於本月16-17日訪問日本,預料美日外長與防長將在聯合會議中就增強防務所涉及的開支費用進行磋商。日本媒體早先透露日方對美國提出高昂的軍機戰備升級費用感到不堪重荷,已暫緩納入2021年預算案,此事亟待兩國部長直接進行協商。

在新冠疫情(COVID-19)壓力當前,中國向世界各國提供疫苗的前提下,此次四方安全對話會議罕見通過一項集中力量向印太地區提供疫苗的計畫。由印度生產美國研發的疫苗,美國和日本提供資金,澳大利亞負責培訓,爭取在2022年底以前向東南亞、太平洋島嶼和印度洋周邊國家提供10億劑疫苗。外界評論此舉旨在遏制當前迅速進展的中國“疫苗外交”態勢。

美國外長和防長下周走訪亞洲戰略盟國,亞洲媒體卻將焦點轉向下周四即將在美國登場的中美高層外交戰略對話,中國外交事務負責人楊潔篪和外交部長王毅將飛抵阿拉斯加跟美國國務卿舉行會談,外界猜測涉及香港、新疆、台灣甚至緬甸危機、國際經濟制裁等敏感議題將會擺上檯面。這是拜登上台以來跟全球戰略盟友溝通後首度開展的中美高官面對面會談。媒體反應不敢寄望過高,普遍認為中美外交會談是兩國關係緩和的象徵,不過雙方仍會各守底線,在涉及核心利益的話題上,中美之間並不容易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以來,中美海軍的飛彈驅逐艦頻繁在南海和台灣島周邊海域出現,雙方互相監視、追蹤甚至發出警告訊號,這一現象加劇人們對台灣海峽安全局勢的擔憂。東南亞媒體紛紛援引美國五角大樓消息稱,北京政府當前正雄心勃勃發展軍事力量,不斷提增自身在地區乃至全球的領導力,預料中國或在2027年內接管台灣,甚至對關島美軍軍事基地造成威脅。相關評論稱,北京與台北之間的關係自蔡英文上台後急轉直下,台灣親美並向美國購買大量武器裝備,當前更在中美貿易戰與高科技對抗戰中陷入了愈發危險的境地。泰國媒體人列舉台灣議題對比前任和現任美國總統對待台灣的態度指出,我行我素的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隨即跟台灣領導人主動通電話,而行事謹慎且策略綿密的拜登並沒有這樣做,還親自致電習近平祝賀中國新年,美國國務院發言人也在外交辭令上改稱蔡英文為“台灣民選代表”。通過種種細微變化,外界試圖窺探中美外交高級會談中涉及台灣問題的態度。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計畫在下周結束日韓訪問後造訪印度。中印兩國之間自去年五月爆發邊界衝突以來一直存在戰爭陰霾。不久前雙方經協商同意各自從邊境撤軍,上周結束的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第21次會議決定推動舉行新一輪軍長級會談,爭取儘快緩和局勢。

 關於聯合國和東盟正在“嚴重關切”的緬甸危機,不斷傳出示威者遭暴力鎮壓後傷亡的消息,迄今死亡人數逼近百人。奪權的軍方最近提出指控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涉嫌貪污巨款和黃金的新證據,而且間接透露拘捕昂山素季的理由是“其跟中國關係太近”,更加令外界對緬甸局勢霧裡看花。美國本月10日宣布制裁緬甸軍人首腦敏萊昂(Min Aung Hlaing)的子女以及相關企業,但美國的戰略盟友日本、韓國和印度並未隨之跟進,如今緬甸國內卻掀起一股強烈的反華風潮,局勢對中國不利。流亡泰國的緬甸文人蘇奈(Mr.Sunai)表示,這是一個民主後退,專制盛行的時代。緬甸軍人親自策畫並表演這場政治鬧劇,卻讓成千上萬的緬甸民眾付出生命的代價。在緬甸沒有人相信昂山素季的貪污罪名,更沒有人相信軍政府將在一年後退出政治舞台的承諾。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