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東京專欄

日本首相和台灣海軍司令同期訪美 是偶然的嗎?

發表時間:

日本政府3月5日正式宣布,從10月9日開始,岸田首相將以國賓身份訪問美國,於4月10日舉行日美首腦會談,並於11日在美國國會講演。

U.S. Army General Martin Dempsey,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reviews honor guards at the Defense Ministry in Tokyo March 25, 2015. 美國陸軍上將在東京
U.S. Army General Martin Dempsey,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reviews honor guards at the Defense Ministry in Tokyo March 25, 2015. 美國陸軍上將在東京 REUTERS/Toru Hanai
廣告

在岸田首相訪美期間,拜登不僅會與作為國賓訪美的岸田首相舉行首腦峰會,還將於4月11日舉行首次日本、美國、菲律賓三邊首腦會議,美國媒體政客(Politico) 3月29日報道稱,日本海上自衛隊預計最早將於今年參加美國和菲律賓海軍在南海聯合巡邏,計畫在4月舉行的日美菲首腦會議上確認這一計畫。

日本將進一步介入中國在南海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

而台灣海軍司令唐華計畫近期訪問美國,參加一場軍事儀式,並與美方討論在中國對台灣進行軍事威脅和恫嚇之際如何加強美台雙邊海軍合作。據報道,唐華將訪問美國印太司令部(U.S. Indo-Pacific Command)所在地夏威夷,參加美軍太平洋艦隊指揮權交接儀式,還將出席4月8日至10日在華盛頓附近舉行的海空天會議(Sea-Air-Space conference),目前雙方正進行談判,可能安排唐華與美國海軍作戰部長麗莎·弗朗切蒂(Lisa Franchetti)上將會面。

而岸田與唐華同期訪美,是不期而遇嗎?在其背景上,有沒有必然的聯繫呢?

拜登和首相岸田文雄預計將在4月份的峰會上就強化軍事合作達成共識,將就駐日美軍指揮架構的大規模調整進行會談。美國和日本正在計畫自 1960 年《日美安保條約》(新)締結以來最大規模的安全保障同盟的升級。

目前,美國海軍、陸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部隊駐紮在日本,但部隊作戰和作戰指揮權由印太司令部(夏威夷)掌握,而在日美軍司令部(位於東京橫田基地),僅負責與日本政府的行政上的交涉以及日美駐軍地位協定在運用上的協調, 而日本防衛省2024年度末將設置統一指揮陸海空三個自衛隊的常設“統合司令部”,現有的統合幕僚監部承擔了“輔佐防衛相”和實際部隊“運用”的雙重職責,而統合司令部未來將接手部隊運用的職責。鑒於統合司令部的成立和中國軍力的增強,日美雙方一直在討論如何加強駐日美軍的指揮控制職能,以及如何深化與自衛隊在日常的協調。為了強化軍事作戰和訓練,日美計畫宣布一項改編在日美軍司令部的計畫。在日美軍司令部的改編可能導致將現在由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的在日美軍的指揮權移交給在日美軍,最高指揮官也將從目前的三星將軍的中將改為由四星將軍,也就是大將擔任。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此次重組的背景是“為了使軍隊能夠順利合作,應對來自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以及對應台灣發生緊急情況”。 這意味着日本有可能成為保衛更廣泛的亞洲地區的核心地區。

目前,無論在東海還是在南海或是台海,中國都採取一種咄咄逼人的態勢,在東海,中國海警局船在釣魚島周邊航行,2023年共352天,創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以來新高。中國海警船堅炮利,不斷海軍化,日本海上保安廳2023年的調查顯示,中國海警所屬的大型船舶數量已增至157艘,在過去10年中增加了約4倍。日本海上保安廳根據公開的信息進行調查得出的結論顯示,千噸級(滿載排水量)以上大型海艦數量從2019年的130艘每年增加一艘,2021年至2022年間突然增加了25艘。共同社2023年12月9日稱,中國軍事智庫軍事科學院前副院長(中將)何雷12月9日之前接受共同社專訪,圍繞釣魚島問題明確指出:“不希望有戰爭,但我們不怕戰爭”,暗示如果對台灣進行武力統一,釣魚島可能會同時成為作戰目標。 中國軍方圍繞釣魚島問題言及“戰爭”純屬異例, 未來奪取歸屬權的強烈意志昭然若揭。

而在台海,目前中國環台軍事演練不斷加劇,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3月4日發布“預防優先次序調查”(Preventive Priorities Survey)2024年版報告指出,中國加強對台灣施壓、美國恐捲入台海危機連續4年位居第一級風險。

在南海,中國和菲律賓衝突不斷,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最近在一份聲明中警告:“在未來幾星期內”,針對中國海警和中國海上民兵公然、持續、非法、脅迫、侵略性和危險的襲擊,菲律賓要採取一系列“適度、深思熟慮、合理的反應和反制措施”。

而中國近年來一直堅持“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加強在沿海和艦船部署導彈,美軍在第一島鏈周邊正在喪失在海域、空域的絕對力量優勢。

目前中國擁有強大的陸基中程導彈,根據美國防部向美議會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軍事和安全保障的動向2020》,中國擁有1250枚以上相當於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的地上發射式導彈,而美國連一枚都沒有。

這一差距主要源於《中導條約》的限制(禁止美國研發使用射程在500公里到5500公里之間的陸基導彈),美國已於2019年5月退出該條約,目前正在研製開發並加緊部署新的中程導彈系統。

第一島鏈是指東亞的海岸線往東向太平洋島嶼,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南接菲律賓、大巽他群島至新西蘭的鏈形島嶼帶之間的廣泛海域。1950年代朝鮮戰爭爆發,後來擔任美國國務卿的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在海上遏制共產主義蘇聯和中國的島鏈,被視為這一戰略的開端,太平洋上各大島嶼連結的島鏈,提供了美國及盟友一個戰略地理空間以抵禦中國解放軍往太平洋移動。

但是,當下中國的軍事力量早不可同日而語,根據專家的分析,中國海軍已把連結沖繩、台灣、菲律賓的第一島鏈的海域“內海化”,進一步進入連結塞班島、關島一直到印尼的所謂第二島鏈內的西太平洋海域,長期戰略是“海軍遠洋化”。

而台灣是第一島鏈中的關鍵,在第一島鏈處於中樞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掌握台灣能有效遏止東海與南海咽喉的戰略通道,還可以與第二島鏈內海域形成有利航道,同時是前往遠洋的便捷之路,在地緣環境下,台灣扮演防止中國海上力量不當擴張的安全閥,這裡也是一條沒有能源的日本從中東等地運送能源和物質的海上“生命線”,日本92%及韓國65%能源需經過台海與南海運往本國。

台灣如被大陸拿下,美國在西太平將完全處於劣勢,日本與關島也會受到直接的威脅,日本的海上生命線也隨時可以被中國切斷。

去年4月,菲律賓同意開放四個新據點給美軍使用,菲律賓與美國的合作補上了第一島鏈的完整防線,成為新月形的中國包圍網。

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持續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以“結盟”各國為其外交主戰略,在加強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與菲律賓、日本、韓國及台灣等盟友的軍事合作。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2021年3月5日報道:美國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不久前向美國國會提交了有關“太平洋威懾計畫”的提議書,建議美國加強對中國的常規威懾,沿着第一島鏈打造一個精確打擊導彈網絡,擴大地基導彈的靈活運用。美國政府和議會對此進行深入討論,為了加強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地區對中國的嚇阻力量,從2022財年(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開始,在6年內投入273億美元,沿着連接沖繩和菲律賓的“第一島鏈”,建立美軍的對華導彈網,以台灣和南海勃發戰事為背景,和同盟國討論合作對應,進一步增強美日在第一島鏈的攻防能力,實現其遏制和封鎖中國的目的。

據《日本經濟新聞》去年12月3日報道,美將於2024年起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導。美太平洋集團軍發言人羅布·菲利普斯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明確表示,將於2024年起部署陸基中導,主要部署對象包括陸基“戰斧”導彈和“標準”-6(SM-6)地空導彈。兩款導彈的射程預計在500公里到2700公里的水平。這將是2019年美退出《中導條約》以來首次部署陸基中程導彈。

而在第一島鏈上部署中程導彈,在日本已經趨於完成,而且美國不僅沒花錢,還賺了一大筆。

日本防衛省1月18日宣布,日本和美國政府正式簽署了引進美製巡航導彈“戰斧”(射程約1600公里)的合同。 2025 年至 2027 年間最多將購買400 枚。 為了比預期提前引進,將部分導彈換成了舊型號,因此購置成本本今年度預算的2113億日元減少到1694億日元。

2月14日,日本防衛大臣木原稔在防衛省會見美國駐日本大使伊曼紐爾,確認有關將於2025年在日部署美製巡航導彈“戰斧”事宜,美軍將在3月下旬開始對日本海上自衛隊提供有關“戰斧”的運用培訓,伊曼紐爾表示:訓練對反擊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

消息人士說,唐華訪美是美方“聯合島嶼防衛概念”行動的一部分,目的是與台、日等地協調,在“第一島鏈”內與存在潛在衝突的中國軍隊對抗。

而在日美菲首腦在此期間在美國聚首,所面臨的一個即將到來的重要局面就是在5月20日賴清德宣布就職前後,台海可能出現的新的危機,相信他們所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日美台菲聯合加強第一島鏈戰力,以對抗中國咄咄逼人的態勢,唐華雖然很難受邀參加日美菲首腦會談,但是會不會通過其他的層次介入這一討論,十分引人注目。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