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世界報

“習近平思想”和經濟現實的矛盾

發表時間:

9月15號的世界報上關注的主題非常廣泛,僅有一篇與中國有關的報道,由亞洲問題專家Alain Frachon撰寫,題目為“習近平思想和經濟現實”,文章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之際,也出現了信任危機。“習近平的思想”已經成為阻礙經濟發展的原因。

法國世界報
法國世界報 RFI
廣告

文章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最後一個仍在執政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組織,其合法性建立在增長率之上。長期以來,中國共產黨希望至少實現 7%或 8%的經濟增長。世界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但種種跡象顯示,是提出這個時代是否即將結束的問題的時候了。

文章回顧稱,1978 年中國加入世界經濟時,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美國的 1%;如今,已達到美國的 75% 至 80%。2008-2009 年,在源於華爾街的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畫,使全球當時免於陷入蕭條。但是,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清零政策使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出現明顯衰退。大家一直在等待的中國強勁復蘇並沒有出現。

作者認為,中國正在經歷一場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的衰退。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顧德明指出,中國增長引擎中的三大支柱中的兩個: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已經停滯,而第三個引擎,出口預計將低於 3%,更低於之前宣布的 預期值5%。另外,各省政府債台高築,無力啟動大型項目。占經濟活動 30% 的房地產業已陷入停滯。青年失業率高達 21%,與此同時,通貨緊縮的螺旋式上升開始了,消費者和投資者在好日子來臨前積極儲蓄。人民幣彙率跌至最低點,股市也表現平平。

不信任的氛圍

面對這些局面,中國政府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似乎並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作者認為,危機的核心似乎更多是政治因素。中外經濟界人士提出的問題是,該在多大程度上相信政府的言論和官方統計數據。

簡而言之,中國政府正面臨著一種不信任的氛圍,這種氛圍破壞了中國經濟的前景,並加劇了中國長期存在的潛在弱點,包括負債纍纍、基礎設施盈利能力下降,以及在缺乏名副其實的福利國家的情況下長期存在的消費減弱。

文章說,五月中旬,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撰文稱,有人懷疑中國這條巨龍是否正走在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衰退之路。日本經濟受到類似問題(人口老齡化、公共債務、房地產崩盤和通脹螺旋上升)的困擾,長期增長乏力。《經濟學人》以 "習近平模式的失敗"(8 月 26 日)為標題結束了這個夏天。

共產黨和國家主席將中國的 "全面安全 "作為自己的首要目標。《經濟學人》雜誌寫道:"短期增長不再是中國共產黨的首要任務。主席正在為中國與美國的長期經濟衝突,甚至可能是軍事衝突做準備"。認為必須適應 "鬥爭 "的需要。重點是中長期,即對未來技術的公共投資。在這方面實現自給自足需要時間。

年輕人要做的就是 "擼起袖子加油干",就像上世紀 70 年代初少年習近平所做的那樣。現在不是過度消費的時候。"安全 "的需要要求黨在國內無所不在,在國外實行政治戰略擴張政策。

作者認為, "習近平思想 "也面臨著自身的內部矛盾。它要求黨對經濟參與者進行絕對控制,同時又要讓國家擁有無與倫比的技術領先地位。如果沒有強大、充滿活力的私營企業,如果沒有一個以未來技術為基礎的經濟雄心,如果不能保證生產收益、就業和超級大國的地位,那麼這一雄心很可能只是一個夢想。恢復 "信心 "是經濟增長的必要環境,而恢復 "信心 "的前提是減少政府和增加私營企業。中國經濟的停滯在很大程度上是意識形態造成的。

世界報文章說:經驗告訴我們要謹慎。自 1978 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歷了許多困難時期。但可以肯定的是,習近平主席的言論標誌着中國共產黨與以往路線的決裂。他希望將黨的統治權強加於社會各階層,這導致他在精英階層中重關係而輕能力:好戰者優先於文官。習近平遏制私營部門的發展,偏愛生產率低下的公共部門。他懷疑大企業家,讓外國投資者擔憂。

歐洲如何協調《綠色公約》與社會正義

在歐洲議會選舉前一年,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於 9 月 13 日星期三發表了歐盟國情咨文,其中在氣候領域的一攬子 75 項立法措施中仍有一半以上有待談判。世界報社論提出的問題是,歐洲政治舞台上颳起的反生態風是否會影響歐盟委員會的氣候雄心?面對對《布魯塞爾綠色契約》越來越多的批評,這是一個合理的問題。

但社論作者認為,《綠色契約》中一半以上的措施仍有待談判。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對極右翼運動反對的恐懼顯然將是重中之重。然而,如果忽視了這些措施所涉及的關鍵問題,即應對全球變暖問題,那將是不負責任的。如何將環境要求與社會公正結合起來,仍然是委員會和會員國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