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中國的“熊貓外交”前途無量

發表時間:

法國越來越多的學生將目光瞄向私立院校,而政府支持高等教育學徒制培養人才模式的政策卻令大型私人企業受益,相關趨勢引發質疑;雲集在加萊地區的非法移民有增無減,他們渴望穿越英吉利海峽前往英國,各方救援志願者急需付出更多努力;歐洲國家政府借貸利率飆升,各國央行極力遏制通脹;烏克蘭被佔領地區舉行入俄公投,近10萬平方公里土地被普京提前納入俄羅斯;這是9月28日出版的法國各報頭版關注的新聞焦點。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此外,《解放報》刊出兩篇報道,分別披露了印度與台灣合作共同生產電子元件以及中國繼續展開“熊貓外交”的消息。

中國的“熊貓外交”前途無量

2022年世界盃賽將於11月下旬在卡塔爾展開,這是世界盃首次在卡塔爾和中東國家境內舉行。籍此之機,中國準備向卡塔爾贈送兩隻大熊貓以示紀念。《解放報》刊出消息指出:從唐朝開始到毛澤東時代,直至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熊貓外交”始終在中國外交政策中佔有突出地位。

美國加州聖瑪麗學院歷史系副教授宋雅蘭(Elena Songster)在其所著《熊貓之國》一書中表示:熊貓外交政策是中國在軟實力方面取得的最大 “成功”之一。這一政策得以令中國在二十世紀末重返世界前台時,呈現出一個嶄新的、更具熱情的國際面孔。

從1957年到1982年,中國共向九個國家贈送了二十三隻大熊貓。不過1984年開始,中國停止了捐贈政策。而是以租借的方式取而代之。多名研究人員在《環境實踐》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認為,租借熊貓凸顯了中國打算與相關國家建立“深厚與忠誠的貿易關係”的願望。2012年,中國再次向法國租借大熊貓時,阿海琺簽署了一份向中國提供鈾的巨額合同,相關分析似乎得到了驗證。正如研究人員所指,在北京尋求增加對外夥伴關係之際,種種跡象表明:熊貓外交“前途無量”。

印度視半導體為“新石油”

面對全球芯片短缺局面,印度礦業集團韋丹塔(Vedanta)與台灣製造商富士康達成200億歐元協議,決定在印度合作生產電子元件。

《解放報》注意到:這是最近數月來出現的第三個類似項目,也是投資數額最高的一個項目,表明印度政府汲取了中國與台灣半導體短缺的教訓。韋丹塔與富士康準備在印度建立大型工廠開發半導體元件。相關工廠將設在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該工廠在未來兩年有望生產出首批由印度製造的半導體產品。

此前,新加坡芯毅科技集團(IGSSV)和以色列-阿聯酋國際半導體公司(ISMC)分別表述類似意願,各方投資約達30億歐元。

最近兩年來,新冠危機封城限制導致主要來自中國和台灣的全球半導體供應中斷。許多消費國決心通過創建自身產業以減少對中國與台灣半導體產品的依賴。

作為在半導體領域只有組裝廠的印度而言,表現尤為脆弱。因為該國13億人口正面臨電子產品消費全面爆發局面,另外印中兩國還存有邊界爭端。因此中國產品的進口越來越不可靠。

報道指出:印度嘗試在本土開發此一產業並非首次,但之前紛紛以失敗告終。其中一個原因是印度的生產力低於中國,從而導致半導體產品價格更加昂貴。該國的基礎設施也往往不能滿足相關生產的需求。但是,新冠疫情引發的健康危機正在改變遊戲規則:製造商和各方買家希望通過遷往其他亞洲國家來降低“中國風險”。而印度政府則正在提供包括支持基礎設施等措施在內的極具吸引力的各項政策吸引投資。

下一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集聚足夠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另外,在公共援助結束後,印度如何維持半導體產業繼續蓬勃發展,則是又一個關鍵。為了擺脫依賴外國技術,印度必須開發自身的半導體技術。為此,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應對:從今年一月開始啟動的援助計畫,通過報銷公司費用的辦法,對一百家地方半導體開發企業提供經濟支持。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