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費加羅報:美國不放鬆對中國施壓

發表時間:

俄烏戰爭的相關話題,是2月21日出版的絕大多數法國日報頭版關注的焦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周年的前夕,美國總統突訪基輔,這一極具象徵意義的舉動凸顯了華盛頓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爆發近一年的戰爭,給能源,糧食和金融領域帶來嚴重影響,重創世界經濟; 此外,美國警告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將產生嚴重後果的提示引發的不同凡響,則是關於中國話題的主要內容。

法國報紙摘要
法國報紙摘要 RFI
廣告

美國繼續施壓中國

在間諜氣球危機加劇美中緊張關係的背景下,兩國近日又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表現得針鋒相對。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對中國可能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提出鄭重警告之後,北京立即作出回應,反唇相譏,指責美國通過西方對基輔的軍事支持助長衝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一(2月2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沒有資格對中國發號施令,中國也從不接受美國對中俄關係指手畫腳,甚至脅迫施壓向戰場源源不斷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汪文斌“敦促美方"停止甩鍋推責,散播虛假信息”。

《費加羅報》指出:中國不顧西方國家呼籲,繼續與莫斯科保持着“無上限”的夥伴關係,恰如王毅到訪莫斯科所表明的,習近平也將在年內出訪俄羅斯。報道引述清華卡內基資深研究員趙通的觀點指出:儘管在烏克蘭發生了暴行,中俄之間的政治關係卻在加強。它們視對方為合作夥伴,相互支持,共同面對西方。

不過,美國警告中國不要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援助已非首次。因此,專家們對美國的再次警告持謹慎態度。一些專家認為:中國試圖振興經濟之際,會考慮到與俄羅斯過於密切接觸而受到西方制裁的風險。

另有專家認為:如果北京直接向莫斯科提供軍事援助,將標誌着衝突的升級,從而將進一步加劇亞太地區本已處於危險之中的中美關係。

不過,莫斯科卻將越來越多的目光瞄向北京,以期尋得可以裝備其工業的產品,包括像半導體一樣的具有民用和軍事用途的“雙重”技術。《華爾街日報》2月4日披露:中國國防公司曾向受到美國制裁的俄羅斯軍用飛機製造商提供部件。在灰色地帶低調地支持俄羅斯發動的戰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未來數日提出針對烏克蘭的“和平計畫”,重申中國立場,呼籲展開談判。不過,華盛頓並不熱衷於此一倡議。美國在慕尼黑表示:停火可能將給俄羅斯軍隊提供寶貴的喘息機會。布林肯在拜登突然到訪基輔的前夕指出:我們必須對可能設置的陷阱保持高度警惕。普京絕不會就已經征服的領土進行談判。他會利用這個喘息的機會重整軍隊,重新武裝,然後再次進攻。

面對烏克蘭危機,中國是否正在改變立場?

此外,如何看待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立場?中國是否如美國所指:正在準備向俄羅斯提供武器?對此,《十字架報》刊出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FRS)亞太問題專家彭達茲(Antoine Bondaz)和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的觀點。他們從不同角度分析了中俄兩國關係的發展,共同的關注點和利益以及共同的目標。

彭達茲認為:中國對烏克蘭戰爭的立場並沒有發生改變。北京一直採取的是務實和機會主義的立場。它所關注的並不是支持莫斯科,而是反對美國。儘管中國在許多方面暗中支持俄羅斯,但向莫斯科提供武器,卻不會給中國帶來任何好處,相反會帶來種種麻煩,不僅可能蒙受歐美製裁,也將進一步削弱其與歐盟之間的關係。

朱利安也不認同中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的說法,他表示:這有違於中國自衝突以來所持中立的官方立場。當然,中立立場的表述實際意味着對俄羅斯的默許和政治支持。中俄兩國對國際秩序有着共同的願景,反對美國和自由民主國家是它們的主要共同點。

北京將在未來數日發布一項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提案。法德兩國首腦及歐洲理事會主席期待中國能夠與歐洲一起尋得一條能夠擺脫烏克蘭危機的出路。

朱利安指出:歐洲國家寄厚望於中國,而迄今為止,中國對解決問題所作努力實在微不足道。歐洲低估了中國在烏克蘭衝突中的利益以及超越了中立表象的模稜兩可和矛盾的立場。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