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法語世界

非洲講法國國家政變不斷 法語圈受挑戰

發表時間:

近期包括尼日爾,加蓬等非洲法語國家接連發生軍人政變,讓法語圈受到挑戰,那麼法語在非洲未來發展中會佔有何種地位呢?

De gauche à droite, Zeina Mina, Directrice du Comité des Jeux de la Francophonie, Patrick Muyaya, ministre congolais de la Communication, Caroline de St-Hilaire, administratrice de l'OIF, et Isidore Kwandja, directeur du Comité national des Jeux de la Francophonie.
De gauche à droite, Zeina Mina, Directrice du Comité des Jeux de la Francophonie, Patrick Muyaya, ministre congolais de la Communication, Caroline de St-Hilaire, administratrice de l'OIF, et Isidore Kwandja, directeur du Comité national des Jeux de la Francophonie. © RFI/Ndiassé SAMBE
廣告

非洲法語國家

近期中西非接連發生軍事政變,在7月26日尼日爾政變後軍政府上台掌權。隨後加蓬在8月30日同樣發生政變,該國前共和國衛隊總司令布里斯·奧利吉·恩圭馬日前宣誓就職擔任過渡領導人,被趕下台的前總統阿里·邦戈依然在軟禁中。

最近3年來,西非和中非的馬里,幾內亞,布基納法索,尼日爾,加蓬等幾個講法語國家接連發生政變,顯示非洲法語國家似乎正在與法語圈拉開距離。

有關專家的分析認為有不同原因,非洲正在經歷經濟發展困境,失業問題突出讓社會貧富分化等矛盾加劇,中西非百姓對“民選政府”腐敗無能失望等問題也對講法語產生壓力。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社會人口統計學家納塔莉·蒙丹 (Nathalie Mondain)強調,西非和中非人對法語和法語圈不信任隨着社會不穩定增長,是地緣政治等多個綜合原因的結果,目前非洲22個以法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正在經歷重大社會動蕩。

如從1960年以來法語一直是馬里的官方語言,不過在今年該國全面公投通過新憲法,讓法語成為工作語言而不再是官方語言。馬里有70種當地語言,隨着馬里分別在2020年和2021年發動政變,13種地方語言成為國家語言但是不包括法語。

其它幾個薩赫勒國家通過投票取消法語是官方語言來減少法國在當地的影響力。

法國在非洲影響力下降

大家知道“法屬非洲”(La Françafrique)這個詞彙最早出現在1955年,涵蓋法國與非洲的法語區國家,顯示法國的影響遍及非洲前殖民地,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有其不透明性。

如今這些非洲國家通過反對法式教育和在行政管理中不使用法語來反對法國的影響力,這不僅體現在社交網絡上,而且也在街頭的抗議中有所表現。

加拿大魁北克語言專家阿迪布·本切里夫認為,大家看到一些非洲人要從前殖民地國家中逐漸解脫出來的漫長過程,他們認為憑藉自己的知識進入21世紀,首先要從語言開始,但是中西非有多種當地語言,目前法語仍然是科特迪瓦、尼日爾、貝寧、多哥等國的官方語言。因此在這種多當地語言的環境中,法語有其實用性和優勢。

一些中西非國家政局不穩定,軍閥戰爭不斷,沒有安全和在新冠疫情後缺少資金已經讓法語教學無法正常進行,不少中西非知識分子認為法語可以用來建立經貿關係,而無法成為走向世界的跳板。

靠近中國和俄羅斯

現在的情況是世界其它經濟強國試圖在非洲和法語圈佔有一席之地,在尼日爾,馬里等西非國家發生軍事政變,與此同時,大家越來越明顯的看到這些國家正在逐漸遠離法語圈。

如網絡紅人居住在瑞士的喀麥隆人納塔莉·揚布(Nathalie Yamb),她的父親是喀麥隆人,母親是瑞士人,她經常以易於理解、對一些非洲觀眾頗有吸進力的方式把親俄羅斯的敘事貫穿在她的表演中,強調非洲國家主權獨立的必要性,呼籲馬里等非洲國家擺脫法國和西方的影響,將法國在非洲歷史和與選擇俄羅斯幫助的遠景進行對比,她說俄羅斯是基於“互利合作”,俄羅斯和中國是重要合作夥伴,明確表明她自己是隸屬俄羅斯的瓦格納集團的代言人,讓人看到俄羅斯通過網絡等媒體宣傳在非洲擴大影響力。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