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保天地

2023年甲烷排放不減反增  全球甲烷承諾為何無效?

發表時間: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周三就全球的甲烷排放發表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的甲烷排放幾乎接近歷史最高水平。而甲烷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僅次於二氧化碳,減少甲烷排放對實現氣候變化的國際目標至關重要。

國際能源署2023年甲烷排放報告
國際能源署2023年甲烷排放報告 © 網絡
廣告

國際能源署指出,總體而言,2023 年化石燃料的生產和燃燒導致甲烷排放量接近 1.2 億噸,與 2022 年相比略有上升,接近 2019 年的最高紀錄。當然,報告也指出,甲烷排放量的增加與去年大規模甲烷泄漏事件激增有關,其中包括哈薩克斯坦發生的持續200多天的井噴。

報告同時也指出,全球甲烷排放量中有近40%的排放量可以在花費任何新投資的前提下被避免,而且,全球150個國家2021年曾經在格拉斯哥第26屆氣候峰會上做出承諾,要在2030年之前將甲烷排放減低30%,那麼,為何去年的甲烷排放依然繼續猛增?

 首先,就甲烷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根據聯合國環境規畫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的數據,目前全球變暖的原因中約有30%與甲烷有關。而在全球甲烷的總排行中,大約有 40% 來自自然界,主要來自濕地,而其餘60% 的甲烷排放則是由人類活動所造成的。

在人為排放的甲烷中,其中農業排放位居首位,的主要來源--牛羊等牲畜排出的甲烷以及水稻種植過程中排放的甲烷,農業排放量在人為甲烷排放量中佔40%左右,它的減排將相對苦難。

而相比之下,化石能源行業的甲烷排放量占近30%,這些排放的主要來源來自能源基礎設施(如天然氣管道)的事故泄漏或者故意泄露,無論是石油,天然氣還是煤炭開採企業,為了避免火災或者爆炸,都會在維護過程中故意釋放甲烷。

 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來自化石燃料的甲烷排放連續三年不斷攀升,而其中三分之二的甲烷排放量來自 10 個國家,其中美國與俄羅斯的排放量首當其衝,是緊隨其後的伊朗與土庫曼斯坦的兩倍,中國被排列在委內瑞拉之後,位居第六,中國的甲烷排放主要來自煤炭開發。

國際能源機構首席能源經濟學家蒂姆-古爾德(Tim Gould)向記者表示:甲烷排放量沒有理由繼續居高不下,因為在化石能源開發所導致的甲烷排放中有40%的排放可以在不增加投資的前提下被避免.他希望,今年2024年能夠成為一大轉折點,期待各國以及世界各大化石能源集團能夠具體落實減低甲烷排放的承諾。

關注氣候活動的聽友或許還記得,2021年在英國哥本哈根舉行的第26屆氣候峰會上,美國牽頭提出了減低甲烷排放的協議,該協議的簽署國今天已經達到150個國家,包括今年氣候峰會的東道國阿塞拜疆也已承諾將在2030年將甲烷排放量減少30%。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能源集團都做出了在2050年之前減低甲烷排放的承諾,而且化石能源行業減低甲烷排放的技術以及措施都已經廣為人知,並已在世界各地成功應用。但卻為何並沒有被廣泛地採用?

報告認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甲烷減排項目的投資回報期可能太長,也可能是對甲烷排放的規模和減排的成本效益缺乏認識。再就是企業的基礎設施或制度安排不完善,公司很難從減排中獲得經濟收益。報告因此建議將甲烷排放量定價,用市場槓桿來推動企業儘快的落實減排措施。

也有環保組織建議以立法來推動,環境保護基金的弗拉維亞-索拉佐(Flavia Sollazzo)表示,目前雖然全球有150 個國家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但是,中國、俄羅斯和印度均沒有批准該協議,而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數據,僅這三個國家的甲烷排放量就佔全球甲烷排放量的 32.5%以上。此外,該組織還指出,除了在聯合國框架下做出承諾之外,各國還需在本國國內加強立法,美國直到2022年才就甲烷排放立法,而歐洲,一直到去年月份,歐洲議會和理事會才確認就減少甲烷排放的新規則達成臨時協議。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