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楊勇: 青藏高原的水利建設必須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

發表時間:

2021年2月7日的凌晨,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冰川破裂,衝垮了印度當地阿坎德邦(Uttarakhand)查莫利縣(Chamoli)的水壩,洪水泛濫成災,造成下游最少150人失蹤,印度當局在上周已經找到了數具屍體。位於喜馬拉雅山腳的印度阿坎德邦經常發生山體滑坡以及山洪,2013年6月創紀錄的降雨所引發的洪水曾經奪去了近六千人的生命。不過,類似的洪災一般發生在夏季,也就是冰山開始融化的季節,許多冰川學研究專家都對喜馬拉雅冰川在此時發生破裂表示驚訝。其中原因,我們來聽聽長期活動在青藏高原的中國獨立地質學家,橫斷山研究會會長楊勇的分析。

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 © 網絡
廣告

法廣:楊勇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法廣的專訪,能否請您介紹一下為何喜馬拉雅山的冰川今年一反以往,會在冬季出現斷裂?

楊勇: 我認為這次喜馬拉雅發生冰川斷裂最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氣候變化,喜馬拉雅東段印度境內受到海洋性氣候的影響,它對氣候變化更加敏感。今年青藏高原氣候奇暖,到目前為止尚未下過一場大雪,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在青藏高原活動,沒有看到大的暴風雪,這種現象是十分罕見的。前兩年都出現了巨大的雪災。現在的氣候規律越來越混亂,今年中國東北部的氣候奇異的寒冷,而喜馬拉雅山,特別是南坡受海洋性季風的影響;類似的災難發生的頻率正在增加。最近幾年來,南坡與北坡都發生了一系列冰崩,雪朋,和潰決性洪水,這次冰崩就衝毀了水電站與水壩,所以,在這一帶的水利建設,特別是大型的水壩的修建都必須考慮氣候變化的因素,在工程規畫與工程論證的時候必須打破傳統思維。印度在喜馬拉雅的東段的一系列河流上都有設計規畫和水電建設。這次災難應該是對大家的以此警示。

法廣: 這次冰川破裂發生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部印度境內,喜馬拉雅山北部,中國的青藏高原最近幾年內是否也發生了類似的災難?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產生一些什麼樣的影響呢?

楊勇: 前幾年在喜馬拉雅山的西端西藏境內發生過冰崩,但由於當地人口稀少,並未造成重大的損失。其實,氣候變化對喜馬拉雅山南北坡所造成的影響不盡相同。因為北坡是大陸性氣候,這裡常年持續的暖冬氣候,會破壞高原草原的生態系統,影響水源的供給,導致水源退化,沙化擴張等等影響。因此,氣候變化,對南北坡的影響是不同。

法廣: 喜馬拉雅山被認為是除了南北極之外,地球上的第三極,在您看來,它是否引發全世界足夠的關注?喜馬拉雅山溫度上升的趨勢是否日益明顯?

楊勇:氣候變化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如果趨勢繼續加劇,其影響將十分嚴重。應對氣候變化時必須高度重視青藏高原,這裡是地球的第三極,源自青藏高原的七大河流養育着世界上三十多億人口。所以,正如我當年在巴黎氣候會議上所指出的那樣,青藏高原的生態保存對整個地球都至關重要。此外,青藏高原也是多個季風的啟動地,它對整個地球的大氣環節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活動中,青藏高原應該受到專家學者們的高度關注,而據我所了解,我曾經參加過多次有關氣候變化的國際性會議,討論海平面上升,海洋島國受到威脅的討論非常頻繁,而地球的第三極卻並沒有引發足夠的關注。

法廣: 最後想知道的是,喜馬拉雅山位於中國,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界地區,在對冰川的觀察等議題上是否存在一些跨國性的合作,尤其是在中印之間?

楊勇: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一直在呼籲,呼籲中國與印度之間打破一些領土紛爭以及外交分歧的局限,在氣候變化以及預防災難由其是在江河管理方面加強合作,因為我們的目的是一致的。所以,中國與印度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合作。

感謝中國獨立地質學家,橫斷山研究會會長楊勇先生接受法廣的專訪。事實上,國際冰川學屆存在多個研究喜馬拉雅山冰川的機構,總部設在尼泊爾的國際山區綜合發展中心(ICIMOD)就是其中之一,在這裡來自中國,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頂尖級的冰川學家共同研究共享有關喜馬拉雅山冰川的數據,法國克諾布魯阿大學的Patrick Wagnon 教授就曾經在尼泊爾近距離觀察了喜馬拉雅山的冰川,他向法廣介紹了國際學術界在喜馬拉雅山冰川融化預測時間表上的爭論,以及法國與意大利兩國如何緊密合作以避免阿爾卑斯山冰川融化斷裂所可能造成的災難。本台將在下一次的環境與發展節目中向大家介紹與Wagnon先生訪談的內容。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