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李碩:各國氣候行動普遍乏力 遠期承諾恐難救近火

發表時間:

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第26屆氣候峰會已經進入第二周,在上一周的峰會上,包括印度在內的多個國家都提出了達到碳中和的時間表,與會國家已經達成了多項重要的合作協議,其中最重要的包括由一百多個國家簽署的有關在2030年前扭轉森林從吸碳轉向排碳的趨向的停止砍伐森林協議以及在2030年前將第二大溫室氣體甲烷的排放量減低30%的減排協議,有報道指出,倘若甲烷的減排協議獲得兌現,將可以在2045年將地球升溫的幅度降低0.3度,不過,中國作為甲烷排放大國並沒有簽署甲烷減排協議。如何解讀中國政府在此次氣候峰會上的低調錶現?如何評論一周來峰會所取得的進展?上周峰會上所達成的協議是否回應了公民社會對此次峰會的期待?

反化石能源組織在格拉斯哥峰會會場抗議,2021年11月10日
反化石能源組織在格拉斯哥峰會會場抗議,2021年11月10日 © 法廣
廣告

就以上一系列問題,法廣電話採訪了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區氣候和能源政策高級顧問李碩先生:

法廣: 李碩先生,您好,非常感謝您接受法廣的採訪,首先請您評論一下一周來氣候峰會召開的總體情況。

李碩: 我們看到有許多國家都作出了減排承諾與資金承諾,但是,我們擔心這些承諾是否會獲得切實的兌現,因為我們之前已經看到許多的聲明與宣言,但是,最終的執行效果卻十分微弱,所以,作出一些不能兌現的承諾可能獲得適得其反的後果。從另一方面來看,此次氣候峰會最重要的審議內容是完成巴黎協定的規則書談判以及如何提升各國的減排力度,但在這些問題上我們知道各方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所以,最終峰會將取得什麼樣的進展,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法廣:說到各國的新承諾,印度也在此次峰會上作出了在2070年之前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但在之前也沒有看到印度作出相關的表示以及如何達到這一目標?

李碩:對,印度也同其他國家一樣宣布了他的遠期目標,我們認為在氣候行動方面,最關鍵的是在今後幾年內做些什麼,今天國際氣候行動有這種宣布遠期目標的傾向,而相反,對目前,現在應該做些什麼似乎反而不感興趣,如果這成為一種時髦的話,這對氣候行動沒有任何益處。

法廣:您說得遠期目標是來自各國政府,公民社會一直在呼籲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包括綠色和平組織在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始終在呼籲,比如說,針對這次峰會上達成的到2030年前停止非法砍伐森林的協議,民間高聲質問:為何不立即停止?

李碩:對,這些質問都是合理的!林業宣言中提到在2030年之前停止非法毀林,似乎一直到2030年還可以繼續砍伐,這些說法都是十分奇怪的,而且類似的承諾在過去早已作出過,也並沒有起到什麼效果。至於峰會通過的在2030年之前將甲烷排放量減低30 %的承諾。美國也是簽署國之一,但是,事實上,美國最近幾年的甲烷排放一直在增加,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在這些宣言的後面,這些國家究竟最終做了些什麼。如果我們用各國向聯合國遞交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作為準繩的話,我們就會發現其實總體來看存在各個國家行動乏力的狀況。這裡面有兩類國家:一類是目標不給力,但是,執行可能能夠達到路標,但我們不能指望這類國家在氣候領域起到領軍作用,中國就是屬於這一類國家;另外一類國家,目標很具有雄心,但是,在執行上卻沒有任何原因能夠說服大家他會到位,美國就屬於這類國家,所以這兩類國家都存在問題。美國制定的目標可以說與1,5度或者2度相一致,但是,至今為止,我還沒有看到美國的獨立研究機構拿出一個可行的執行路線圖,也就是說,美國的計畫在執行起來也存在問題。

法廣:您說最近幾年美國的甲烷排放在增加,那中國的情況又怎麼樣呢?中國並沒有簽署甲烷減排協議引發外界關注。

李碩:對,中國在甲烷減排上也存在很大的問題,中國缺乏一個具體的規畫,中國在近期目標中並未將控制甲烷排放作為目標之一,所以,中國在控制甲烷排放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可做。

法廣:對,除了並沒有參與減低甲烷排放之外,中國在氣候峰會召開前夕大幅度提高了煤炭的開採引發外界擔憂,此外,中國政府在此次峰會上似乎格外底調,您對這些有何評論?

李碩: 我覺得總體來講,巴黎協定達成五年之後,現在全球的勢頭都有些乏力,各國的行動力度都有問題,有些國家是唱高調有餘,但實際工作不足,有些國家是有貫徹執行,但是不夠給力。中國煤炭增加開採的背景是目前的電力危機,所以在短期內會增加煤炭的開採,但是,是否因此就應該理解為中國一定會增加排碳,難以完成長期減排指標,我決定並不盡然,因為中國目前正在推進電力行業的改革,從長遠來看或許會有益於減低排放,所以,電力危機產生的後果是比較複雜的,並不能簡單地用非黑即白的邏輯來解讀。

法廣:當然,危機或許確實可以推動中國政府加快能源政策改革,因此在客觀上起到推進作用,但是,從短期來看,這些新增加開發的煤炭的消費必將增加中國的碳排放,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吧?

李碩:對,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這其實很簡單,中國現在沒有足夠的電力供應,顯然,在幾周內,幾個月內,只能用煤炭來解決供電問題,也就是說,在短期內,中國的碳排放會有所增加,但是,從長遠來看,從十年,二十年的維度來看,這次電力危機或許也對中國電力供應機制的改革帶來了推動,從而最終減少碳排放,比如說,今年十月,中國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的電力改革措施,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很多機構多年來要求的中國電力體系市場化的呼籲,很多市場化的措施對中國中長期的電力減排都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從長期來看,這次能源危機究竟是增加還是減低了中國的碳排放的總量,還有待觀察。

法廣:順便問一下,最近北京似乎又出現了霧霾,北京最近幾年來的空氣質量改善進展得如何?

李碩:上周確實有過霧霾,不過,北京的空氣污染確實是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些都有數字為證,2013年北京的PM2,5的濃度是85微克/立方米到現在的36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0 %多,這個降幅還是非常可觀的,雖然說並不足夠,但確實有進展。當然,世衛組織新調低的標準應該是15微克/立方米,所以,北京還必須努力,但是,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重大的改觀,這一點是必須承認的。

法廣:那您對最後幾天的氣候峰會有些什麼期待?

李碩:我覺得主要有三點:首先各國目前的自主貢獻承諾很顯然是無法滿足巴黎峰會制定的在1,5度於2度之間的目標的,雖然這次峰會期間恐怕很難解決所有的力度赤字,但是,會議應該發出一個強烈的政治信號,要求各國在峰會之後進行進一步的力度提升;第二點是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上也存在赤字,發達國家必須在未來五年內達到巴黎氣候峰會上承諾的動員資金的規模;第三點,就是氣候大國必須避免讓政治關係來影響氣候行動,在中美關係,中國與西方關係緊張的前提下,如何避免雙邊關係影響氣候議程,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法廣:說到外交關係影響氣候行動,外界對習近平主席不出席氣候峰會也沒有發表視頻講話多有批評,在您看來,中西方分歧嚴重是否是其中原因之一?

李碩:這件事情有幾點是十分清楚的:疫情以來,中國領導人就沒有出訪,所以,這是眾所周知的,也是大家所能夠理解的,但是,領導人沒有親自出席並不說明中國領導人不重視氣候談判,此外,峰會主席國並沒有提供發表視頻演講的平台,主席國英國沒有提供在線參加的選項,主席國的解釋是有一百多個世界元首是在現場出席,所以就導致了最終沒有現場出席也沒有發表視頻演講的結果。

法廣:最後,說到中國與西方國家之間的分歧,我們都知道,氣候談判的一大老大難的問題就是綠色基金的融資問題,哥本哈根峰會時承諾的從2020年開始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的援助資金遲遲難以到位,發達國家認為雖然中國不應該為碳排放承擔歷史責任,但是,鑒於中國今天是世界第一大排放國,或許也應該承擔部分責任,也就是應該向綠色資金提供融資,您怎麼看?

李碩: 這件事情說到底是各國國家都必須提高他的氣候行動力度,包括彼此之間的支持,同時,從政治的角度來看,現在,只有承諾沒有兌現,這就讓擴大捐資國的提議在政治上是很難實現的。

非常感謝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區氣候和能源政策高級顧問李碩先生接受法廣的採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