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生物大規模消失 但人們渾然無知

發表時間: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正在大規模的消失,而且無處不在,只是人們無從知曉,同時人類需要對這場生物危機負責,這是三位科學家於1月份在《生物學評論》雜誌上公布一份題為 «第六次大滅絕:事實、虛構還是推測?» 得出的結論,這份關於地球上生物調查報告指出,比起氣候劇變引發的如颶風,山火和高溫熱浪讓人們有直接感受不同,一些生物正在無聲的消失。

一些生物正在悄然消失
一些生物正在悄然消失 Formiche
廣告

全球生物多樣性正在經歷第六次“大滅絕”

人類活動最終會導致第六次物種的大滅絕嗎? 不要驚慌,至少對馬斯克 SpaceX首席執行官來說這不是問題,馬斯克於1月16日在推特中說:“太陽膨脹可能會導致地球上所有物種滅絕,包括人類。只有讓生命多行星化,才可以避免這種命運。”因此,我們必須着眼長遠,為了避免災難,“讓生命多行星化”,換句話說,去殖民其他星球。

馬斯克這位億萬富翁發推作為對幾天前在《生物學評論》雜誌上發表的一篇題​​為«第六次大滅絕:現實、虛構還是推測? 》的回應。 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 Benoît Fontaine 是三位作者之一, 他對馬斯克的這種反應感到“震驚”。

這位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和美國夏威夷大學最近在《生物學評論》雜誌上發表了生物滅絕證據的全面評估。

《生物學評論》研究起因

這項研究的出發點是正如氣候危機有其懷疑者一樣,生物多樣性危機也有懷疑者。 對自然和生物現象解讀有不同意見在科學界中極為常見,這位法國科學家 Benoît Fontaine 解釋說對於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侵蝕這一事實存在非常明確的科學共識,但是一些懷疑論者說,要麼沒有明確的數字,或者生物的滅絕率被高估了,也可能生物滅絕是自然進化的一部分,所以人類社會無能為力,或者科學技術可以拯救我們。

為了用科學論據回應這些無視生物滅絕的懷疑者,三位研究人員對生物滅絕率的工作進行了綜合分析。 他們指出如果採用嚴格的“核算”方法來準確地知道滅絕物種的數量,這完全是不可能的,在超過 200 萬種已知動植物中,只有大約 14 萬種(少於 6% ) 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的評估。

但是另一方面,科學家們解釋說,其他類似方法顯示目前的生物滅絕率遠高於“自然”死亡率,他們強調在這些計算中考慮無脊椎動物的重要性,因為它們代表了 95% 的已知動物,但只有 2% 被評估,相比之下,脊椎動物物種的有 77%被評估,總共約有少於6%的物種被評估。

該報告研究主要研究者之一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海洋與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太平洋生物科學研究中心羅伯特·考伊教授指出,物種滅絕率的急劇增加和許多動植物種群數量的下降是有據可查的,但一些人否認這些現象是物種的大規模滅絕,這種否認是基於對危機的偏見,因為他們只是側重於哺乳動物和鳥類,而忽視了構成生物多樣性的絕大部分無脊椎動物,這些無脊椎動物代表了 95% 的已知物種。

研究具體操作

這三位研究人員研究了他們的專長蝸牛,隨機採集的 200 個品種,他們列出了世界各地採集標本和日期。 他們還向專家詢問了每個物種滅絕的可能性。 這兩種方法導致他們得到相同的結果,就是這 200 只軟體動物中約有 10% 很可能要消失。

與其他科學家觀察到和評估的物種滅絕數量一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 (IPES) 在 2019 年的報告中指出在過去 1000 萬年中,滅絕速度“至少比以往高出數十或數百倍。”就是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自1500年以來,地球可能已經失去了200萬種已知物種的7.5%至13%,亦即驚人的15萬至26萬種物種。

這項報告不是僅僅局限於數字,這項研究旨在對人類還沒有意識到生物系統崩潰問題的嚴重程度提出新的警告。就是在氣候危機問題上,因為如颶風,山火和暴雨等極端天氣直接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導致人們更加普遍的意識到氣候問題的嚴重性,而生物多樣性不如氣候問題那樣直接引發人們的關注,但是生物多樣性大規模滅絕正在悄然的發生,如同現今,許多專家警告說,第六次大滅絕危機正在發生,而這一次完全是由人類活動造成的。

物種間無限複雜的相互依賴關係

科學家們通過關注這些無脊椎動物,隨後在《生物學評論》上的報告中強調了另一現實就是生物多樣性消失的巨大不幸在於,儘管這個現象無處不在的發生,但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看不見。人們理解生物消失這場危機的困難無疑是由於難以理解這個術語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因為沒有親眼所見。

當然在熱帶森林裡有人猿和大象,但也有昆蟲、微生物,以及生活在土壤中或海面下的一切生物不再我們經常能夠看到的範圍內,因此人們也看不見因為人類社會的污染造成這些動物的消失。

全球各地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如海洋物種面臨重大威脅,但沒有證據能夠表明危機對海洋的影響程度與陸地相同。就算在陸地上,島嶼上的物種例如夏威夷群島的物種,比大陸物種受到的影響要大得多。另外植物滅絕速度似乎低於陸地上的動物。

科學家們指出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植物或動物的目錄,而且必須在基因和生態系統的層面上加以考慮,而且植物和動物有無限複雜和相互依賴的關係,是一種動態而且在不斷進化的關係。物種中也有很強大的動物如具有侵略性的物種。

另外動物和植物調節氣候,讓我們可以呼吸,給我們提供食物,這個多維度的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生存至關重要,但是誰能完全看清這些呢?

專家們指出氣候問題比較容易簡單表述,就是我們排放的溫室氣體越多,地球變暖的程度就越高,其影響是如讓南極和北極的冰川融化、出現山火或風暴。 但是生物多樣性的崩潰就沒有如此明顯的代表或指標。

那麼,如何應對生物多樣性大規模滅絕的可能性呢? 這三位科學家呼籲“要培養人類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 讓大家看到,讓大家理解,讓人們和大自然有更多的連接,就是讓人類與自然“重新連接”。

在2021年底,法國生物多樣性辦公室組織了第一場面對社會的生物多樣性大學,備受歡迎獲得成功,讓儘可能多的人了解動物和植物組成的生活環境。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