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世界氣象日 聯合國呼籲抓住2023年氣候變化契機

發表時間: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JMM),2023年的世界氣象日之際,聯合國呼籲各國行動起來,否則世界將接近在本世紀末升溫 2.5°C 的“災難性”結果,儘管第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後控制氣候變化結果喜憂參半,不過目前還有一線希望就是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JMM)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JMM) Sarah Tétaud/RFI
廣告

控制氣溫有進展但無法達標

聯合國環境署和秘書處在323日世界氣象日之際發布消息指出,儘管各國在減排上採取了措施,而且取得了一下進展,但國際社會仍遠未達到《巴黎協定》制定的控制氣候升溫目標。如果按照各國目前減排的情況,將無法在本世紀末達到控制全球變暖在 1.5°C 以內,相反如果各國嚴格遵守所作出的氣候承諾,地球在本世紀末將升溫 2.5°C ,問題是按照目前全球實際的排放情況,到 2100 年氣溫甚至可能上升 2.8°C,聯合國環境署早在202210月就發出了這個震驚的結論。

今年在世界氣象日之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致辭並再次呼籲,現在應該結束對大自然殘暴無情並且毫無意義損害的時候了,人類後代和氣候所需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也在致辭中強調,天氣、氣候和水循環不分國界或政治邊界,國際合作至關重要。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人類社會需要面對一個難以接受的真相就是氣候變化正在使地球變得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隨着各國突破氣溫升幅限制在1.5℃的上限,氣候變化正在加劇全球發生熱浪、乾旱、洪水、野火等極端氣候,引發了貧困地區發生饑荒,海平面的上升有可能淹沒地勢較低臨海國家和城市,也導致更多物種滅絕。據世界氣象組織表示特別是過去八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幾年。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必須讓2023年成為變革的一年,而不是修修補補的一年。古特雷斯呼籲各國和民眾加大行動減排速度,以便將氣溫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而且剩下時間不多。這意味着人們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上使用化石能源習慣,進一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大力進行可再生能源轉型。

因此聯合國呼籲發達國家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支持進行技術轉型,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排放,發展可再生,建設抵禦極端天氣事件的能力,並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和破壞。

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國家在2022 年提高了減排力度,例如印度、歐盟、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或越南,這些國家佔二十國集團的不到一半,卻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80%,不過溫時氣體排放大國中國沒有做出新的承諾。聯合國環境署表示需要關注的是各國推出的新減排計畫帶來的進展“嚴重不足”,其結果是會浪費減排時間。

從全球減排總體來看,與當前政策的預測相比,《巴黎協定》簽署國的所有氣候計畫將有可能在 2030 年讓排放量減少 5% 10%,這與《巴黎協定》的期待結果有較大差距,就是在同一時期內,升溫幅度需要下降 45% 才能不超過 1.5°C,而需要下降 30% 才能保持在 2°C 以下。因此科學家們呼籲需要加倍努力,提供三到九倍。

減排2025年達到瓶頸?

環保協會認為多虧了有碳中和的目標,才有給減排帶來一線希望。現在近 90 個國家已承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最常見的是到 2050 年,其中,除墨西哥外,二十國集團成員中有 19 個正在推行這一目標。這些目標的全面實施表明,在這種情況下,全球變暖有希望限制在 1.8°C內。

不過聯合國環境規畫署指出,這種情況目前並不可靠,因為有許多氣候行動被推遲,許多國家尚未通過到 2030 年有足夠雄心勃勃的計畫,因此非常困難在 2050 年之前實現碳中。

此外,一些國家缺乏實施,不如如歐盟和美國通過龐大的《減少通貨膨脹法案》計畫,二十國集團沒有把實現減排作為其短期目標。

根據國際能源署去年 10 月底發布的一份報告,全球與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最早可能在 2025 年首次達到“高點”,然後開始下降,原因是由於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增加,每種化石燃料的消費都處於平穩狀態。

環境署報告的科學經理、丹麥技術大學研究員安妮·奧爾霍夫說,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她承認過去十年碳排放量的增長速度低於過去十年前,而且專家還認為,現在就評估能源和糧食危機對氣候行動的影響也為時過早。

各國減排承諾不夠

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執行負責人英格·安德森警告說,應對氣候變化,用漸進式控制升溫的變革時代已經結束。現在只有徹底改變我們的經濟和社會才能使我們免於加速的氣候災難。改革全球經濟並在八年內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是一項艱巨的挑戰,一些人說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必須嘗試,而且聯合國環境規畫署執行負責人英格·安德森首次提出失敗的可能性,呼籲各國儘可能減排一般接近控制升溫在1.5°C一下。

分析指出四個經濟部門,就是如發電、工業、運輸和建築正在向碳中和“轉型”,但“需要更快”。環境署還建議“改革”占溫室氣體排放量約三分之一的糧食系統,包括限制肉類消費或保護自然生態系統,而且還呼籲對金融體系進行改革。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去年 10 月下旬警告說:“我們的世界再也承受不起漂綠、假裝或遲到的控制氣溫升高的後果,他呼籲“結束我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並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部署。

2022 11 6 日至 18 日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舉行的世界氣候大會(COP27)未能就結束化石燃料達成一致,也未能進一步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步伐。本次氣候峰會決定文本僅提及各國承諾加速減少煤炭使用並逐步取消“低效”化石燃料補貼,沒有提及石油和天然氣,這與 2021 COP26 氣候峰會上做出的承諾相同,而實現碳中和意味着不再建設任何化石燃料設施。

世界氣象日

2022年的世界氣象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起了到2027年實現讓地球上所有人獲得氣候災害早期預警服務的全民預警行動計畫,這一計畫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第27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獲得各方支持。另外該計畫的諮詢小組首次舉行會議,決定2023年首先在30個風險特別大的國家加快落實氣候災難預警行動。

另外在2023年世界氣象組織迎來了150年的創建日,其前身是國際氣象組織,於1873年在維也納國際氣象大會上成立。1950323日,旨在建立世界氣象組織的公約正式生效,世界氣象日的設立也正是為了紀念這個日子。

氣象組織表示,150年前工業與人類活動剛開始造成污染;現在全球平均溫度與那時相比已高出1.1℃以上。同時,極端天氣更加頻發,海洋溫度、酸性更高,再加上海平面的上升與冰川的消融,而這一切的變化速度正在加快。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