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環境與發展

巴黎全球金融新公約峰會的成就與不足

發表時間:

由法國和印度洋島國巴巴多斯牽頭主辦的為期兩天的金融峰會於6月23日落下帷幕,峰會彙聚了來自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巴西總統羅拉,德國總理舒爾茨,中國總理李強,以及沙特王儲穆罕默德 本薩拉盟等政府領導人以及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金融機構的負責人都出席了會議。此次峰會舉辦的宗旨是要推翻二次大戰之後運營至今的國際金融系統,設置一個新的全球金融公約,並且為貧困國家提供氣候融資,幫助他們應對氣候危機。然而,同馬克龍最近幾年來牽頭主辦的一個地球峰會一樣,往往被非政府組織譴責為是雷聲大,雨點小。峰會雖然在債務以及氣候融資方面取得了一些微博的進展,但是,同會前所謂發動金融革命的說法,與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深受氣候變化以及債務危機影響的國家的期待相距甚遠。因為根據專家的評估,由於氣候危機,新冠危機以及債務危機等因素,貧困國家每年需要的資金在兩萬億美元。

2023年6月23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全球金融新政峰會期間,環境活動家戴着描繪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世界銀行行長阿傑-班加和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的面具進行氣候罷工行動。
2023年6月23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全球金融新政峰會期間,環境活動家戴着描繪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世界銀行行長阿傑-班加和德國總理奧拉夫-肖爾茨的面具進行氣候罷工行動。 © Stephanie Lecocq / Reuters
廣告

首先我們來羅列一下此次峰會所取得的成就:

1.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暫停債務

首先是在債務國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暫停賠償債務,這是由巴巴多斯總理米婭-莫特利( Mia Mottley)提出的 "布里奇敦倡議 "("Bridgetown Initiative")的主要建議之一,其內容是暫停一個剛剛遭受自然災害的國家的債務,為期兩年。世界銀行已承諾將這一條款納入其貸款中。英國和法國現在正通過其發展機構將其納入其雙邊貸款中,美國也承諾在今年年底前將其納入規章。

不過,對非政府組織來說,這裡涉及的僅僅是尚且還沒有借貸的債務,而並不涉及到已經借貸的債務。而隨着銀行利率的不斷提高,貧困國家所必須支付的債款利率也正在不斷攀升。據法國著名經濟學家皮凱蒂引述巴黎經濟學院的學者的數字,貧困國家每年向發達國家支付的債務利率的總數相當於全球GDP總數的額1%,相當於每年一萬億美元。他認為這就涉及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改革問題,因為目前的投票權僅僅取決於各國的GDP,而與各國的人口數量無關,導致發達國家佔據主導地位i,而倘若人口因素被納入計算,這將改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架構。

2. IMF特別提款權的重新分配達到1000億美元

其次,是G20國家2021年承諾向發展中國家重新分配相當於1000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SDR),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重大全球經濟危機期間例外分配的國際儲備資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在峰會上宣布,這一數額現在已經達到。這些特別提款權的絕大部分一般由最富有的國家獲得。現在的挑戰是確保它們在未來得到更好的分配,使它們成為發展中經濟體的一個額外資金來源。不過,如果說,這一千億美元的特別提款權已經到位的話,它終究是以債務的方式貸款給貧困國家,對已經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來說,或許並不一定是好消息。再就是,此一千億非彼一千億,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上發達國家向貧困國家做出的從2020年起每年一千億美元的援助承諾卻遲遲沒有明確的回答。

3. 為塞內加爾提供援助,為贊比亞進行債務重組

塞內阿爾與贊比亞應該是此次峰會的最大的受惠國,在南非、印度尼西亞和越南之後,國際社會在峰會上與塞內加爾簽署了一項新的能源轉型夥伴關係協定,以幫助該國擺脫重油。該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40%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德國、法國、歐盟、英國和加拿大在內的國際合作夥伴,以及多邊開發銀行,將在今年調動25億歐元的新資金和額外資金,幫助塞內加爾實現能源脫碳。不過,也有一些觀察家對馬克龍總統關於塞內加爾可以平行發展其天然氣項目的評論表示遺憾。非洲電力轉移組織的創始人兼主任穆罕默德-阿多表示:"非洲需要投資來轉向100%的可再生能源,而不是將寶貴的投資浪費在化石燃料上"

此外,談判多年的贊比亞債務問題終於得到了正面的回應,贊比亞的債權國,特別是中國,已經同意重組其63億美元的債務。根據贊比亞財政部2002年底的數字,贊比亞有328億美元的債務,其中186億美元是欠外國債權人的。不過,非政府組織代表表示,必須仔細審視究竟涉及的是取消債務還是別的方式,問題的關鍵在於這是否能夠保障贊比亞人民能夠享受到公共服務。

4. 改革全球金融機構

各國政府和機構承諾在未來十年內將多邊開發銀行(MDBs)對貧困國家的貸款能力每年增加至2000億美元。"埃馬紐埃爾-馬克龍解釋說:"將就關鍵的基礎設施需求開展後續工作,以便這些需求能夠得到融資,並將在達到共識的前提下建立一個項目清單。"馬克龍補充說:"我們的目標還在於,多邊開發銀行的每一美元貸款至少要有1美元的私人資金相匹配,以便使在發展中和新興經濟體投資每年能夠達到1000億美元。

對此,法國非政府組織CCFD的債務問題負責人Lison Rehbinder女士向法廣擔憂地表示:

此次峰會可能會增加世界銀行的貸款能力,這在債務危機嚴重的時候是十分危險的,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免除債務而不是增加貸款。而且,債務的債權人主要是私營行業,也就是給貧困國家的資金被用來償還私人銀行。此外,此次峰會的目的還在於引導世界銀行要求各國為私營企業的投資提供保障。那些所謂的公私合營的投資項目往往伴隨着對人權的侵犯。今天我們所需要的是國際稅務政策的改革,更多的以援助方式向貧困國家提供資金,尤其是那些深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以及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推動他們進行深層的結構性的改革。而今天的債權主往往是一些多邊開發銀行,他們並沒有取消債務的意圖。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未就國際海運稅達成共識

儘管改革國際稅務政策是此次巴黎峰會的一大目標,但是峰會在上述領域卻並未取得任何進展。國際非政府組織樂施捨Oxfam法國分部主席Cécile Duflot呼籲對全球金融交易徵稅(TTF),按照樂施社的計算,倘若20強國家都能夠落實此一提議,將可以徵收每年兩萬億美元的收入,足以援助貧困國家緩解債務危機,應對氣候變化。不過,按照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說法,此一徵稅過於複雜,各國難於達成一致。

同樣,此前普遍期待有望達成的對海上運輸徵收國際稅的計畫最終也無果而終。雖然在會前由包括丹麥、希臘、越南和新西蘭在內的22個國家組成的聯盟以及歐盟委員會都一致支持這一倡議。但馬克龍感嘆說:"如果中國、美國和幾個也有大公司參與的主要歐洲國家不跟着我們,如果沒有一些靠海運運輸船停靠收費的海上島國的支持,那就不可能"馬克龍期待即將於7月初舉行的國際海事組織(IMO)會議上能夠再度討論此一議題。

對非政府組織來說,即使國際海運稅的徵收穫得通過,還必須監督稅收將如何分配,倘若接受海運公司的要求將徵收的稅收絕大部分用來減低船隻的碳排放,這對急需資金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太平洋島國來說於事無補。

巴西與非政府組織的失望

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以及非政府組織對峰會的成果表示失望,巴西總統羅拉就在峰會正式結束後的第二天召開記者會表示他的不滿,盧拉對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不平等方面的不作為以及西方的保護主義表示遺憾。他還對國際金融機構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說:"富人永遠是富人,窮人永遠是窮人。

國際非政府組織網絡氣候行動網(CAN)批評峰會是炒冷飯,在債務問題上缺乏雄心,局限於暫停還款的想法 "而不是完全取消債務"氣候行動網負責人哈吉特-辛格(Harjeet Singh)遺憾地表示,峰會的雄心 "過於依賴私人投資,並給多邊開發銀行分配了不成比例的作用""忽略了公共財政必須發揮的關鍵作用。

對法國CCFD的債務問題負責人Lison Rehbinder女士來說,此次峰會在準備過程中就缺乏平衡,貧困國家的代表寥寥無幾,雖然有巴巴多斯總理的積極參與,但是許多貧困國家的聲音並沒有被聽到。Global Citizen的代表指出此次峰會缺乏七強國家的重量級決策國家政府首腦的直接參與,這就使許多重大問題難以獲得推動。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