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美國專欄

熊焱敗選,但他開創了中國政治流亡者參與美國政治的歷史

發表時間:

參加今年美國國會眾議員選舉的前中國89民運學生領袖熊焱,8月23日在紐約州第10選區民主黨初選中落敗:他僅贏得600多張選票,得票率不到1.5%。熊焱敗選是人們意料中的事,如果“不以成敗論英雄”,熊焱參選美國國會議員,堪稱是一大壯舉,他開創了中國政治流亡者參與美國政治的歷史。

美國國會
美國國會 路透社照片/Reuters
廣告

熊焱在競選過程中發生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由於香港“支聯會”建立的“六四紀念館”遭港府取締,流亡美國的89民運學生領袖王丹等人,倡議在美國紐約重建“六四紀念館”,組成籌建委員會,熊焱被列為籌委會成員。不料,2月4日,熊焱發表措詞激烈的聲明,抗議將他列入籌委會名單。2月16日,親共僑團召開“反對紐約設立六四紀念館”研討會,熊焱竟然坐在研討會主席台正中。熊焱參加“反對重建六四紀念館”研討會的照片隨即在網絡上流傳,對熊焱的質問,在社交媒體上鋪天蓋地。熊焱的價值不在於他有從軍的經歷和擔任軍中牧師,而在於他這位退役軍人和軍牧具有親歷六四屠殺的中國89民運學生領袖的身份,這是他贏得選民支持、踏進美國政壇的資本。可惜,他與愛國僑團沆瀣一氣反對重建“六四紀念館”,使他遭遇選戰的滑鐵盧。雖然後來他提出“終結中共”(End CCP)、“挽救美國”(Save America)的競選口號,但為時已晚,大勢已去。

今年3月,美國司法部起訴了5名在美國活動的中國特務,起訴書列舉的種種破壞行動,便包括對熊焱捏造醜聞、製造車禍和暴力攻擊,阻止他競選國會議員。因為中共意識到,如果美國的國會議員中有一位經歷過中國89六四、至今仍被中國政府通緝的學運領袖,他在國會的每一次發言、每一次投票,都會引起美國和國際社會的關注,都會推動美國對華政策發生不利於中共的轉變。美國司法部起訴中國特務,對熊焱的競選活動是一大助力,可惜他已經干下與親共僑團一起反對建“六四紀念館”的蠢事,這一難得的助力也幫不上他。

去年9月,熊焱退役,決定參選國會議員,在民主、共和兩黨間,他選擇了民主黨。在紐約第10選區,長期深耕選民、有志於競選公職的民主黨人士很多,相比之下,熊焱初來乍到,選民缺乏對他的感性認識。更主要的是民主黨的競選避免不了的話題包括是否支持LGBT(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跨性別者),是否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與熊焱同場競選的一位名叫牛毓琳的華人,為贏得選票,發表比任何競選者都左的言論,仍與勝選者以1100票之差敗北。熊焱認同民主黨的傳統理念,如倡導社會公正、注重民眾福利、照顧弱勢群體,卻是無論如何也講不出比那位華人更左的言論。僅此,熊焱敗選是註定了的。

美國的華人參政者為數不少,聯邦與一些州、縣、市的議會,都有華人的位置,但這些華人議員都缺乏對中國的認識。當此美中關係緊張、中共政權成為美國以及全世界民主力量的頭號敵人,美國的議會更需要有中國政治流亡者佔有一席之地。熊焱是第一個勇敢的向美國國會殿堂邁進的中國政治流亡者,但競選之路到處是陷阱,他沒有足夠的智慧應對。未來,是否會有第二個中國政治流亡者走上熊焱開創的參與美國政治之路?如果有,他一定會從熊焱的歷史性開創穫得勇氣,從他的失敗汲取教訓。

瀏覽其他章節
  • 04:59
  • 03:36
  • 04:37
  • 04:13
  • 05:33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