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非洲

聚焦非洲:埃塞俄比亞-提格雷戰爭與人道危機

發表時間:

埃塞俄比亞提格雷內戰造成的饑荒正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聯合國緊急救援協調員馬克洛科克6 月 15 日號在安全委員會的閉門會議上警告說,埃塞爾比亞交戰地區提格雷的饑荒正在向該國其他州蔓延,可能威脅近 250 萬埃塞俄比亞人。近幾周以來,聯合國人道事務副秘書長不斷發出警告說,提格雷已有 35萬人陷入饑荒。 英國駐聯合國大使伍德沃德早前在安理會發言中也警告說這是一場人為饑荒。亞的斯亞貝巴拒絕聯合國提供的數字,並指責聯合國干預埃塞俄比亞內政。

埃塞俄比亞國際機場
埃塞俄比亞國際機場 © RFI/ Sébastien Németh
廣告

那麼這個近年來被普遍認為正在效仿中國發展模式的東非大國為何會發生局部戰亂並導致人道危機?提格雷內戰是怎樣發生的?首先我們來聚焦處在危機中的提格雷州。

埃塞俄比亞是個聯邦制國家,提格雷是位於該國北部與厄立特里亞接壤的自治州,該州的原住民提格雷尼亞人,自視是以色列第一聖殿創建人所羅門王的後裔。在埃塞俄比亞的古老傳說中,埃塞爾比亞王國始建於公元前980年,國王是以色列所羅門王與東非士巴國女王所生之子孟尼利克一世。

他的後裔從公元前四世紀起在今天提格雷州的阿克蘇姆城建立了一個曾被舊約聖經提及過的強大的帝國阿克蘇姆帝國,巔峰時期被波斯先知馬尼在其著作中描述為當時世界上可與波斯,羅馬,中國比肩的四大強國之一。 公元四世紀中葉,該國皇帝將基督教立為國教,成為非洲第一,全球第四個將基督教立為國教的國家。阿克蘇姆帝國十世紀衰落後,帝國後裔又於十三世紀再建所羅門王朝,國號阿比西尼亞,也就是當下的埃塞爾比亞聯邦共和國的前身,所羅門王朝統治埃塞爾比亞七百年,在歐洲殖民帝向非洲擴張期間,成功抵禦了殖民者入侵,除紅海沿岸小部分地區厄立特里亞被意大利佔領外,所羅門王朝一直保持了獨立,直到1975年爆發埃塞爾比亞革命,被馬克思主義軍人委員會推翻。縱觀歷史,不難看出,埃塞爾比亞的古文明發祥地位處提格雷尼亞人世代居住的提格雷州和厄立特里亞,提格雷尼亞人雖然只佔該國總人口的6%,但在歷史上一直是該國政治權力中心的一份子。

發生在1975年的埃塞爾比亞革命推翻了所羅門王朝,卻將一個馬克思主義的獨裁政權送上歷史舞台,門格斯圖政權在接下來的十六年統治中,幾乎把中國毛式社會主義改造模式上演了一遍,打土豪分田地,大搞計畫經濟,階級鬥爭,政治清洗,暗殺監禁知識分子。五年後該國就發生了大饑荒,近七百萬人被餓死。面對饑荒與暴政,首先揭竿而起的就是北方提格雷州的提格雷尼亞人。1989年,以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為核心的政治軍事聯盟埃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成立,並與一直致力於厄立特里亞獨立的厄立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結盟,要知道,這兩個組織的主要成員都是提格雷尼亞人。厄立特里亞是埃塞爾比亞的一個特別存在,它曾是阿克蘇姆帝國的一部分,後又歸屬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省,意大利征服埃塞爾比亞時被意大利佔領二戰後與埃塞俄比亞組成聯邦國,1962年被所羅門王朝兼並 。厄立特里亞人致力於獨立,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致力於推翻獨裁統治,兩股武裝力量聯手最終於1991年5月將門格斯圖獨裁政權推翻。來自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梅萊特隨後對該國進行了長達23年的統治直至去世。

2019年12月1日,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解散,除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外的埃革陣其餘成員黨與全部附隨政黨合並為繁榮黨。2019年12月1日,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陣線(埃革陣)解散,原埃革陣的四個成員黨中的三個合並為繁榮黨,唯獨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外拒絕參與合並並強烈譴責解散埃革陣的行為。

1991年,雙方成立一個委員會解決過渡期的任何爭議問題。但雙方關係仍日益惡化。

內戰期間,雙方同意按照當時的行政區界畫界。但厄立特里亞獨立後,雙方都不同意照此畫界,分別追溯到1935年前意大利與埃塞俄比亞的畫界協定與條約。1997年11月28日,厄立特里亞發行新貨幣納克法,埃塞俄比亞因此對厄立特里亞實施經濟抵制,雙方關係急劇惡化。

厄立特里亞總統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戰前認為可以吞併巴德梅,但是巴德梅位於埃塞俄比亞執政黨的發源地提格雷省,是許多埃塞俄比亞政要的故鄉,埃塞俄比亞政府出於政治壓力不會妥協。

根據非洲之角事務研究人員奧馬爾·艾哈邁德(Omar Ahmed)說法稱,聯邦政府與“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之間的危機不是短暫的一時衝動,他並表示,自2018年4月阿比·艾哈邁德上台以來,這場危機開始了多次急劇轉折。

奧馬爾·艾哈邁德表示,艾哈邁德開始改變總體政治思想觀念的一系列措施是雙方關係急劇變化的開始,“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是最具影響力的陣線,自1991年以來,由4個民族組成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一直統治着埃塞俄比亞。

奧馬爾表示,雙方關係的第一次急劇轉折是在2019年12月,當時阿比·艾哈邁德在他發起的變革中決定以“繁榮黨”名義將組成執政聯盟的政黨合並為一個政黨,此舉遭到了“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的反對。

作為埃塞俄比亞新執政黨的“繁榮黨”是8個民族政黨合並的結果,其中3個政黨是前執政聯盟埃塞俄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組成政黨,即阿姆哈拉民主黨、奧羅莫民主黨和南埃塞俄比亞人民陣線。

埃塞俄比亞如何治理?

埃塞俄比亞各政黨通過1994年憲法規定的“種族聯邦制”在治理國家,該憲法將埃塞俄比亞分為10個地區,即奧羅米亞、索馬里、哈拉爾、甘貝拉、貝尼桑古爾、阿姆哈拉、阿法爾、提格雷、埃塞俄比亞南部和西達馬,此外還包括兩個隸屬於聯邦政府的城市,分別是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迪爾道,每個地區都享有自治權和小國的大部分特徵,部分主權歸屬於聯邦政府。

自繁榮黨成立和“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在聯邦政府中影響力喪失以來,該陣線與聯邦政府之間的關係開始減弱,由於各種舉措的累計結果,提格雷地區正在逐漸轉變為類似獨立實體的形式,而與聯邦政府沒有正常關係。儘管聯邦政府由於新冠大流行而決定推遲所有地區的選舉,但提格雷地區決定9月開始進行獨立選舉,此舉促使雙方之間的分歧達到臨界點。

2021年6月10日,聯合國一名官員表示,提格雷已發生饑荒。6月11日有報道引用比利時根特大學研究員的「提格雷人道地圖集」,指出在提格雷的600萬人口中,只有三分一人住在埃塞俄比亞政府控制區,另外三分一人住在厄立特里牙軍控制區,另外150萬人住在提格雷叛軍控制的鄉郊地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