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非洲

剛果民主共和國-中資公司被指非法掘金遭抗議

發表時間:

九月中旬,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剛果金)東南部的南基伍省內,發生了多個村莊村民組織起來反對中國公司“非法”開採金礦的抗議運動,村民們封鎖道路,燃燒輪胎,高呼“中國人離開”的口號,他們指責中國公司非法淘金,給當地農田與水源造成嚴重污染。事實上,抗議運動已經在剛果金南部地區持續了數個月之久,大有蔓延之勢,以至於當地政府以非法採礦為名暫停了六家中資公司的運營。為平息抗議風潮,中國外交部非洲司司長吳鵬9月14號連發三條推文表示,中方支持剛果(金)依法打擊非法經濟活動,已責成涉事公司徹底停止相關業務並離開南基伍省。中國駐剛果(金)大使朱京也同時發推文表示:“中國當局已採取行動,支持當地政府打擊非法開採自然資源的行為。中國大使館也設立了一個專門小組。”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 Sophie RAMIS AFP
廣告

法國《世界報》駐剛果金記者在相關報道中引述抗議活動爆發地姆文加境內村民的話說:由於中國人在淘金時使用氰化物,村民不再能喝當地的水,而中資公司並沒給予村民足夠的補償。南基伍公民社會協調辦主席紮瓦迪表示,這不是第一次因反華引發的社會動蕩,2019年也爆發過一次,三年內,當地出現了十多家中資公司以欺詐性合同在當地掘金。

儘管剛果金礦業部長對基伍省政府關停中資公司的決定持保留態度,但民眾的普遍不滿驚動了兩千公里外的金薩莎當局,一個專項調查中資公司非法開採剛果金自然資源的議會調查委員會於9月中旬被派往基伍省。擺在議員們眼前的任務是艱巨的,因為迄今為止,政府竟然沒有一份在剛果金掘金的中資企業的完整花名冊,經過四天的調查聽證,他們發現沒有一家當地公司的運營是合規的。問題不僅限於中資企業,事實上,剛果金的大部分金礦要麼在被非法開採,要麼開採後沒有如實申報,審計漏洞巨大,這也是為什麼國際貨幣基金早前就要求該國政府重新審計合資採礦企業的合同,否則不會批准15億美金的貸款。

根據德國地球科學與自然資源研究所 (BGR) 於 2019 年 3 月發布的一項分析顯示,剛果金小規模金礦開採年產量估計為15 至 22 噸。然而,申報到礦業部的數據顯示,主要黃金產區南基伍省 2020 年的年產量僅17.76 公斤。換句話說,該國金礦收入的絕大部分並沒進入國庫,而是進入了某些個人或合資企業的小金庫。

目前,對合資企業採礦協議的審計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督促下在整個非洲資源型國家展開。剛果金總統齊塞克迪此前已下令審查其前任總統卡比拉與中資企業簽署的礦業協議。這些協議在中國被稱作“資源換項目”協議,即用承諾投資非洲國家的基建項目換取當地的礦產資源,在非洲,人們統稱此類協議為“中國合同”。

今年5 月,齊塞克迪宣布即將“重新調整”在該國生效的採礦合同,其中包括重新審查 2007 年與中國國有企業中國水電集團和中國中鐵集團達成的一項價值60億美元的龐大的“基建換礦產”協議。具體情況是,中國為獲得剛果金的鈷礦銅礦開採權,設立了合資企業中剛礦業,其中剛果國家礦業公司持股32%,中方持股68%,中方承諾斥資30億美元建設 3,500 多公里的公路、鐵路、31 家擁有 150 張床位的醫院和 145 個醫療中心。首都不少於 2,000 套各省不少於三千套廉租房,以及兩所現代化大學。然而,該協議因缺乏透明度近年來遭多方詬病,根據剛果大型工程局提供的報告,自2015年起,合資公司生產銅和鈷開始運往中國,但中方承諾的基建項目並沒有完全落實,大學和醫院沒有開建。僅完成了 356 公里的鋪砌道路和 854 公里的土路。一些體育場館和建築物仍在修復中,已完成和正在進行的項目耗資近9 億美元,比 2008 年承諾的金額少很多倍。

同時遭政府審計的還有中國洛陽鉬業大型銅鈷礦的儲量和資源。2016年,中國洛陽樂川鉬業集團以26.5億美元收購剛果世界級銅鈷礦滕科芬古魯姆礦(Tenke Fungurume)56%股權。該礦位於剛果(金)東南部的科勒維奇地區,是剛果(金)目前產能最大的銅鈷礦項目。該礦區面積超過 1500 平方公里,是全球品位最高的銅鈷礦之一,目前洛陽鉬業持有該礦山 80%的權益,剩餘 20%的權益由剛果(金)政府持有。根據 剛果(金)礦業協會發布的信息,中國投資者近年來從該國西方公司手中搶購了利潤豐厚的項目,目前控制着該國大約70%的礦業資源。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