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非洲

《紐約時報》系列報道披露中美剛果(金)鈷礦爭奪戰

發表時間:

據來自中國駐剛果(金)大使館發布的消息,11月21日凌晨,剛果(金)南基伍省一礦業公司營地遭到武裝分子襲擊。5名中國公民被綁架。目前,剛果(金)東部伊圖裡、北基伍和南基伍三省安全形勢極其複雜嚴峻,多次發生對中國公民的武裝搶劫和綁架。使館敦促中國公民迅速撤離。

剛果(金)東部)南基伍(Sud-Kivu)地理圖
剛果(金)東部)南基伍(Sud-Kivu)地理圖 網絡
廣告

另據南基伍《剛果金梅干報》的報道,一名國家警察在此次武裝襲擊中陣亡,另一名警察重傷。當地一位社會工作者向該報透露,此次襲擊是在南基伍省菲齊地區對中國公司的非法運營投訴越來越多的背景下發生的,同一周,在臨近的馬涅馬省的一家中國金礦也遭到武裝分子襲擊。該報指目前剛果金礦業部正在對全國五十多個礦場審計確權,越來越多的中國礦場成為攻擊目標。

剛果金是個資源大國,銅鈷石墨儲量世界首屈一指,這些早已被歐盟定性為高危稀有的原材料在未來能源轉型中扮演着舉足輕重的角色,歐盟之所以將它們定性為高危,就是指它們處在安全狀況的高危地區,開採成本巨大。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鈷產自剛果金,而這個金屬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本原料,誰控制這一原料的開採權,誰將在下一場能源革命中處於主導地位。一場綠色資源的爭奪戰早已在剛果金拉開序幕。參與這場爭奪的不僅有全球傳統能源巨頭,也必將有活躍於該國東部的伊斯蘭恐怖勢力。

《紐約時報》日前發表系列報道,就中美兩國在剛果金展開的鈷礦爭奪戰做出詳細報道。《紐約時報》向捲入鈷競爭的三大洲派出了記者。該報指“超過100次的採訪和數以千計頁的文件顯示,對鈷的爭奪已經在剛果這個日益珍貴的資源庫中引發了一場權力鬥爭,並吸引了覬覦全球新能源時代的未來主宰者。”

紐約時報在詳述中國一傢具有國資背景的公司如何在過去五年中成功收購兩處最大鈷礦後得出結論,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在這場大博弈中是獲勝的一方,截至去年,剛果19座鈷礦中有15座由中國企業擁有或提供資金。

報道中提到的中國公司是洛陽鉬業,它從美國礦業巨頭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手中買下了剛果金東部基桑富鈷礦,這是世界上未開採的純度最高儲量最大的鈷礦之一。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的歷史盛衰無常,五年前它還是剛果最大的鈷生產商之一。

基桑富礦場只是洛陽鉬業近年來兩筆重大收購之一。早在2016年,該公司就收購了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控制的騰科豐谷魯美礦。在這筆26.5億美元的交易中,至少有15.9億美元來自中國國有銀行提供的貸款。洛陽鉬業的最大股東是一家國企和一名行事低調的億萬富翁。

紐約時報對這起收購案的不尋常處做出詳述,在收購過程中,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有一個對該礦擁有優先收購權的加拿大合作夥伴。洛陽鉬業的解決方案是,讓一家總部位於上海的私募股權投資公司渤海華美收購了加拿大合作夥伴股權,而這筆11.4億美元的收購費卻來自中國政府。更蹊蹺的是,渤海華美的董事會成員之一竟是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兒子亨特拜登。目前尚不清楚亨特·拜登是否參與了收購交易,他曾在2013年參與創建了渤海華美。拜登總統的一名發言人日前否認對兒子參與這比交易知情,渤海華美為什麼以及如何參與了收購交易,至今一直是個謎。

洛陽鉬業對美國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鈷礦的兩次收購跨越奧巴馬和特朗普兩屆政府,兩屆政府都沒有給予足夠重視。

“2016年,當中國加大對綠色能源的投資時,即將成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正在西弗吉尼亞推廣化石燃料,他上台後不再要求美國汽車製造商加快向電動汽車的過渡,這給中國提供了超車的機會”。洛陽鉬

業的這兩筆收購標誌着剛果礦產的易主,美國已放棄了其在剛果的礦業利益,隨着拜登總統及其助手們對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主導地位有了更多的認識,這個問題現已讓拜登產生擔憂。

當然,剛果金對其綠色能源儲量大國地位的自我意識正在強化,新任總統齊塞克迪已在全國發起一場對以往採礦合同的審計風暴,“他於今年8月任命了一個委員會,調查收購麥克莫蘭自由港公司兩處資產的洛陽鉬業可能詐取了剛果政府數十億美元特許權使用費的指控。該公司面臨著被驅逐出剛果的風險。”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