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聚焦非洲

中國新任外長秦剛展開年度首訪非洲五國行

發表時間:

自1991年以來,中國外長每年年初外訪的第一站都是非洲大陸,新任外長秦剛也不例外,於本月九號展開對非洲大陸為期八天的首訪,此次非洲之行,秦剛將走訪埃塞俄比亞、加蓬、安哥拉、貝寧、埃及五國及非盟、阿盟總部。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前表示:秦剛外長此次訪問非洲是其擔任中國外長後首次出訪,體現了中方對中非關係發展的高度重視。他說:當前,中非關係蓬勃發展進入構建高水平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

秦剛 資料照片
秦剛 資料照片 © 網絡照片
廣告

非洲財經信息通訊社在發布這則消息時特別指出,這位王毅的繼任者自 2013 年以來曾任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贏得了“戰狼”的“美譽”。秦剛已經在 2020 年斷言,中國的形象近年來已經惡化,因為歐美政客和媒體永遠不會接受中國的政治制度或亞洲巨人的經濟崛起。

發文強調,秦剛的非洲之行是在美國努力對抗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之際展開的,美非峰會剛於上月中旬在華盛頓召開。美國總統拜登在峰會閉幕式上宣布了今年訪問非洲大陸的計畫,而美國副總統,國防部長及商務部長等一眾政府高級官員也先後宣布了今年訪問非洲的計畫,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則於年前剛剛結束了對塞內加爾,南非和贊比亞的訪問。

2022年八月,英國<經濟學人>強大的經濟情報部(EIU)發表了一份題為“中非關係新視野”報告,報告指出,未來十年,西方大國將難以在非洲取代中國,尤其是隨着北京加深與非洲大陸的關係,將重點轉移到促進雙邊貿易和實現投資多元化,而不僅僅專註於基礎設施建設和自然資源開採。報告預計中國對非投資的性質和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 除了國有企業,私人投資者預計將瞄準通訊 ICT、農業、消費品、工業和金融行業。

《經濟學人》智庫報告對歐美及中國近期出台的對非戰略進行了詳細比較,包括歐盟提出的投資額1540 億美元的“全球門戶非洲-歐洲投資計畫”、美國提出的“重建更美好世界(B3W)”計畫,以及投資額達六千億美元的 G7 全球基礎設施夥伴關係”計畫,經濟學人智庫報告的結論是:“這些舉措將在一定程度上抗衡但不會取代中國在非洲大陸的影響力。”

<經濟學人>智庫得出這個結論的理由如下:西方列強正面臨他們在非洲的殖民遺留問題,並由於過去幾十年的不穩定接觸,人們對他們的意圖產生越來越強烈的不信任感。 非洲人對歐盟和美國重新接觸戰略的動機提出質疑。 鑒於過去接觸失敗的歷史記憶,這次重新接觸戰略被視為一種出於單純地對抗衡中國影響力的意圖,而不是與非洲建立夥伴合作關係。

再看歐美對手中國陣營,報告強調,2021 年 11 月在達喀爾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長級會議上宣布的中非雙邊合作發展戰略和中國近期的財政承諾預示,中國對非戰略正走向“更深層次和更廣泛的中長期合作”。

北京現在已將加強與非洲貿易的多元化作為優先事項,目標是到 2030 年使歐盟 (EU) 失去非洲大陸主要貿易夥伴的地位。報告指出:“一系列基本要素可能會促進中國貿易未來十年加強在非洲的投資,尤其是在對非洲採掘業和農業資源的激烈國際競爭的大背景下。 中國通過國有企業和公共金融機構進行的投資將繼續以促進貿易和基建換資源為目標。該報告補充說:“非洲擁有龐大的消費品和服務業市場,增長快速,從長遠來看,城市中產階級的擴大和區域一體化進程將推動這一市場的增長”。

經濟學人智庫還預測,中國對非投資的性質和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迄今為止,這些投資幾乎完全由國有企業進行。 中國私營部門投資將在未來十年發揮核心作用,目標是信息和通信技術 (ICT) 基礎設施和服務、農業、消費,電子、輕工業和金融等行業”.

報告預測,中國將增加對非洲農業的投資。 “糧食安全問題和中國巨大的糧食需求可能會推動中國大量投資流入非洲的農業生產部門。”

報告最後特別提到一個重要的投資部門,即人力投資部門,北京現在可以將非洲的年輕人口視為其製造企業的勞動力來源。報告指出:“非洲擁有大量年輕且廉價的勞動力,這是中國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潛在出路,隨着中國勞動力的老齡化和價格的上漲,未來該行業的吸引力將越來越大”,報告預測可能出現中國企業遷往非洲的大潮。“中非關係顯然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