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台灣大選對中國是近在眼前的危機”

發表時間:

台灣的“中華民國”本月13日舉行總統大選,英國“經濟學人”1月4日專欄文章認為,台灣大選不只將選出未來4年的領袖,可能也將讓人看清政治是否仍能解決“台灣問題”,或只有武力能逼台灣屈於中共統治。日經亞洲5日以“台灣治安模範人物角逐大位”為題,報導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稱:如果侯友宜勝選,台灣政經情勢將有劇變,與中國的緊張關係可能降溫,但台灣恐怕將捲入中國的經濟勢力範圍。

台灣2024大選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
台灣2024大選三組正副總統候選人 © @中央社
廣告

如果侯友宜勝選,台灣政經情勢將有劇變

日經亞洲(Nikkei Asia)報導,出身警界的侯友宜以驚人速度在政壇崛起,他將1月13日總統選舉定調為和平與戰爭之間的選擇。侯友宜近期與年輕選民會面時說道:“政府除了要幫助年輕人成就夢想,也不能讓年輕人上戰場,必須顧好兩岸關係、防止戰爭”。

日經亞洲文章介紹侯友宜的從政經歷後指出:侯友宜雖然深諳地方治理和警政,但相較現任總統蔡英文和前總統馬英九,他在國際舞台的經驗少了許多。

文章介紹:侯友宜在競選總統期間曾表明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並承諾重啟兩岸服貿協議,矢言強勢打擊犯罪、反對廢除死刑,且承諾上任後會執行死刑,呼應保守派選民的主張。

日經亞洲文章回顧說:台灣的中國時報2022年曾刊登一篇專欄文章,鼓勵同樣出身警界的強硬派香港特首李家超成為“港版侯友宜”,說他應該“從僅是維持公安人員的專業偏狹角色,轉型為全方位領導的政治人物形象”。

“中國意識到台灣選舉會有後果,但對中共來說,這永遠是別人的錯。”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欄“茶館”幾乎同時發表分析文章:題為“台灣大選對中國來說是近在眼前的危機”,內容寫道,習近平在2023年12月31日演說中提到,兩岸統一是“歷史必然”;照理說,他會比較希望在不用把政權賭在全面入侵台灣的情況下兌現這項承諾,因為這可能要冒著與美國開戰的風險。

該文認為:“比較安全的選項是在經濟和軍事上結合哄騙和箝制,讓台灣政界和商界菁英投降。長期以來,和平建立在美國嚇阻中國侵略,和中國嚇阻台灣宣布獨立的基礎上,也取決於中共高層能否堅稱問題仍有可能透過協商來解決,尤其是對中國人民,畢竟他們所受的教育就是相信多數台灣人渴望回歸祖國。

文章寫道,若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勝選,將再次令人懷疑兩岸以協商達成和平統一的可能性。中國官員和學者相繼警告,尤其向美方示意,他們不信任賴清德,認為他是個危險、畢生主張台獨的人。根據中方的警告,賴清德若勝選,將不會有“觀望期”。

若賴清德當選,為了嚇阻他採取任何激進行動,據說中國人民解放軍可能以新的方式舉行威脅台灣的演習,目的是向中國大眾展現決心,並讓台灣選民知道他們拒絕了和平道路。

新的挑釁可能包括中國派遣無人機飛越台灣,或中國海軍、海警找藉口搜索駛向台灣的船隻。如果賴清德當選,“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也可能徹底中止實施。

文章寫道:“令人擔心的是,中方抱持(或假裝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認為美國總統拜登及其政府會幫忙約束賴清德的總統職權。某種程度上,這顯示中國輕蔑地堅信民進黨(實際上是台灣選民)是美國在超級強權爭奪戰中用來壓制中國的倒楣棋子。”“美國官員過去20年間曾公開嚴厲告誡民進黨領袖不要挑釁中國,但華府政治已經改變了。如果中國欺壓賴清德,美國必須挺他。”

文章寫道:“若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當選,也可能讓一些人不滿地看清和平統一的前景。侯友宜呼籲兩岸對話,但台灣已經變了。如今的國民黨無法如10年前一樣向習近平讓步。對中國而言,侯友宜勝選可能和民進黨繼續執政一樣令人沮喪,只是方式不同。

“近百年來,中共與國民黨曾是戰友和內戰敵人,現在是兩岸對話中有點彆扭的夥伴,因共同反對台獨而綁在一起。”“但熟悉沒有帶來尊重。當國民黨領袖訪問中國並抱怨中方的強硬政策難討台灣選民歡心時,中共高層聽到的是國民黨在為自己的政治無能哭訴。中國正意識到選舉會有後果。對中共來說,這永遠是別人的錯。”

譯文來自中央社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