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分析

中俄軍事合作擴展到人工智能

發表時間:

1月31日,新任中國國防部長董軍同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視頻通話顯示要推動兩軍關係邁向更高水平。俄中軍事合作到底走到了哪一步?2月4日南華早報具體給予報道說:中國和俄羅斯已同意就人工智能的軍事使用進行磋商和協調,這項技術正在成為北京與華盛頓競爭的新戰線。

Russie - Chine
Russie - Chine © REUTERS - SPUTNIK
廣告

該信息自然也不是來自北京,而是莫斯科。俄羅斯外交部周五2月2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周四在北京舉行的會談中,兩國部門官員就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軍事目的進行了“詳細的評估交流”。雙方還就這一問題討論了“俄羅斯和中國的理論指導方針和倡議”,雖然沒有透露哪些官員參與其中,但俄羅斯聲明稱:這次會議“證實了俄羅斯和中國態度的密切性”。

南華早報文章引述俄羅斯方面的聲明說:“特別是,雙方同意在《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非人道武器公約》締約國政府專家組(GGE)下加強協調,這是一個由聯合國支持的關於1981年《特定武器公約》的論壇。”

俄羅斯聲明稱,“這次會議證實了俄羅斯和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的密切態度。”“有必要在這一領域以雙邊形式和相關多邊平台(主要是在法律政府專家小組的框架內)進一步密切合作。”

南華早報說:“中國關於這次會議的聲明沒有提及人工智能的軍事用途,但表示磋商的主題是“外層空間安全、生物安全和人工智能”——一些可能決定未來地緣政治競爭的新興技術。

南華早報文章還進行了以下的背景介紹:

“包括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在內的世界主要大國正在大力投資人工智能,但 該技術,特別是其軍事用途,尚未達成一致的規則。為了制定國際規範,華盛頓一年前發布了《關於負責任地軍事使用人工智能和自主權的政治宣言》。該宣言呼籲建立新的法律和外交框架,並得到了 46 個國家的認可,其中大部分是美國的盟友和合作夥伴,如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新加坡和韓國。然而,中國和俄羅斯尚未簽署。”

“北京於去年十月推出了自己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呼籲主要大國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軍事使用採取“謹慎和負責任的態度”。與美國和俄羅斯不同,中國一再宣布支持對致命自主武器系統的法律禁令,而人工智能可以顯着改善這一系統。”

“人工智能是機器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的任務的能力,例如識別模式、翻譯語言、從經驗中學習、得出結論和做出決策。”

“近年來,尖端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一系列軍事應用中,例如識別威脅、收集情報、引導有人和無人駕駛戰鬥機和車輛,以及網絡和信息行動。”

“人們還討論了決策支持系統中的軍事人工智能功能,以幫助指揮官做出更好或更及時的決策。”

“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特別是在致命的自主武器系統方面。”

“去年11月,聯合國首次通過了一項決議,強調了對自主武器系統可能對全球安全以及地區和國際穩定可能產生的負面後果和影響的擔憂。這包括新出現的軍備競賽的風險,以及衝突和擴散的門檻較低,特別是對於非國家行為者而言。”

最後再回到俄中軍事合作的現狀水平:據俄羅斯國防部1月31日發表的新聞稿介紹:紹伊古在視頻通話中稱:“現階段,俄中關係正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俄中兩國領導人之間的信任接觸在加強戰略關係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俄羅斯國防部的新聞稿還公布了中國新任國防部長董軍這樣的表述,他說:“儘管美國和歐洲不斷向中方施壓,但我們在烏克蘭問題上仍然支持你們。即使中國和歐盟的防務合作受到衝擊,但我們不會因此而改變或放棄既定政策。他們不應該也不會幹涉俄中之間的正常合作。”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