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擔憂中國援俄 美中7小時“聾子對話”

發表時間:

烏克蘭戰火紛飛之際,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主任楊潔篪周一(3月14日)在羅馬進行了近七個小時的會晤。雙方會後的各自表述顯示會談沒有調和彼此就烏克蘭及台灣等問題上的分歧,在這一被法國>稱為“聾子對話”的翌日,中國媒體報道中國外長王毅有關“中國不是危機當事方,更不希望受到對俄制裁影響“的表態更凸顯了中方立場。

意大利羅馬,中國代表團離開中美舉行會談的卡瓦列里華爾道夫酒店,2022年3月14日,
意大利羅馬,中國代表團離開中美舉行會談的卡瓦列里華爾道夫酒店,2022年3月14日, REUTERS - GUGLIELMO MANGIAPANE
廣告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外長王毅周一在同西班牙外長阿爾瓦雷斯(José Manuel Albares)通電話時,就烏俄局勢表示,“中國始終反對使用制裁來解決問題,特別是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制裁”。  他說,“中國不是危機的一方,更不希望受到制裁的影響,”“中國有權維護自身的正當合法權益。”   

法新社的報道說,王毅的這些表述是在美國擔心中國對正在受到制裁的莫斯科提供支持時發表的。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北京沒有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為,將入侵的原因歸咎於“北約東擴”。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和中共主管外交的最高官員楊潔篪周一在羅馬舉行高級別會晤,這是會晤儘管是早就計畫的,但在俄烏戰事膠着、北京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持續保持曖昧態度之際,外界揣測俄烏局勢應是會談的主軸。會晤後,白宮一名高官周一表示,美國對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 "與俄羅斯保持一致 "表示 "深切關注",雙方的持續七個小時,這位官員描述會談是“緊張”, 反映了“此刻的嚴重性”,  同時交流是“坦誠的”,但沒有具體的成果。

法國<世界報>>的報道對比了雙方在會談後的不同的對外公布:白宮就會談發表僅短短八行字簡短公報,其中表述雙方 "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進行了實質性討論", "強調了保持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溝通渠道暢通的重要性"。而中方的表述則更為冗長,官方新華社在其新華網就此發表兩篇報道。第一篇概述雙邊關係,用了不少於三段的篇幅介紹台灣問題,概述北京對美國支持台灣 "分裂勢力 "的 "嚴重關切 "和 "堅決反對"。此後一分鐘再發出的第二篇新聞稿篇幅短小,報道了楊潔篪關於烏克蘭的講話,內容除了重申中國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傳統立場外,楊潔篪還表述"應理順烏克蘭問題歷史經緯和來龍去脈,正本溯源,回應各方合理關切。" 新聞稿僅在最後的兩句話涉及到當天有關美國聲稱北京在軍事上援助俄羅斯的爭論。說"中方堅決反對一切散布虛假信息、歪曲和詆毀中國立場的言論和行為。”

會談前有報道引述美國官員指,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莫斯科一直向北京請求提供軍事裝備。金融時報說,美國已告訴北約盟友和幾個亞洲國家,中國對俄羅斯的軍事裝備要求作出了積極回應。

對此莫斯科給以了否認,俄方稱俄羅斯擁有在烏克蘭實現其目標所需的所有資源。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回應則指責這些報道都是 "虛假信息",說“美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接二連三地散布針對中國的虛假信息,用心險惡”。

美中高層羅馬會晤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說:"我們已經向中國非常明確的表示,我們不會袖手旁觀。不會允許任何國家對俄羅斯因經濟制裁而造成的損失進行補償。他說,“阻止這種毫無意義的暴力 、野蠻,制止普京這一預謀的戰爭,中國可以比許多其他國家做得更多”

<世界報>>的報道指,雙方會晤後的表態不同顯示雙方的優先次序並不相同。對華盛頓來說,最主要的是孤立俄羅斯,其對烏克蘭的戰爭負有責任。對中國來說,烏克蘭只是一個次要問題。重要的是美國尊重拜登和習近平在去年11月虛擬會晤上說做出的承諾,即美國"不尋求新的冷戰或改變中國制度"。北京在台灣問題問題上對美國的指責和警告暗示如果華盛頓不改變對台灣的錯誤做法,就不要指望獲得北京對其制裁俄羅斯的支持。

與此同時,國際繼續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周一歐盟宣布通過對俄羅斯的新一波制裁,包括禁止進口俄羅斯鋼鐵 石油產品,禁止對俄出口奢侈品及投資等,日本周二也宣布凍結17家俄羅斯國有及11名國家杜馬所有公司的資產。在烏克蘭,俄羅斯周二擴大對烏克蘭主要城市的空襲,首都基輔凌晨遭遇接連兩次猛烈轟炸,一枚導彈擊中一棟公寓樓。隨着平民目標被戰火波及,這個城市一度繁忙的街道現已變得空空蕩蕩。在被圍困海港城市馬里烏波爾,救援車隊未能順利抵達,該市仍有40萬人被困於缺少暖氣、食物和乾淨飲用水的環境中。戰事膠着的同時,俄烏雙方的談判仍在繼續,周一開始的新一輪視訊談判未取得進展,但雙方同意周二再次會談。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