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中日關係能否走出“冷和平”?

發表時間:

9月29日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當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分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相互致電慶賀。如果說雙方都肯定過去半個世紀兩國關係取得長足發展,並都希望以50周年紀念為起點,推動兩國關係穩定向前的話,兩天前日本為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的國葬儀式上,中國只派出極少在重要外交活動中出面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作為代表出席,也凸顯此時兩國關係所在的低谷。《日本經濟新聞》9月初一篇文章用“冷和平”形容中日關係現狀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2022年9月29日,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在東京出席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活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沒有出席這項活動。
2022年9月29日,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在東京出席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紀念活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沒有出席這項活動。 AP - Eugene Hoshiko
廣告

1972年7月,剛剛上任不久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前往北京訪問,為兩國在同年9月實現關係正常化打開大門。在冷戰背景下,中日兩國走出二戰創傷,邁向和解,無論對亞洲還是對尚在冷戰中的世界,都有相當重要的意義。50年間,兩國經貿往來迅速發展。如今中國已經是日本最大貿易夥伴,日本也是中國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然而,政治關係雖然隨1978年簽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以及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訪日而再獲推動,但進入90年代以來,這種關係顯然起起伏伏,矛盾不斷。

如果說所謂歷史遺留問題始終困擾兩國關係,並不斷隨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而時冷時熱的話,中國實力尤其是軍事實力的崛起,以及中國近年來在國際舞台咄咄逼人的態勢顯然都令日本多有不安,而兩國圍繞中方所稱釣魚島而日方稱作尖閣列島主權的爭議更隨着中國艦船頻繁出沒相關水域而引發日方不斷抗議。面對近年來迅速緊張的中美關係,東京曾試圖在兩大國間保持中立平衡,但北京政府近年對香港自由民主空間的重手打壓顯然也令東京難以繼續折衷沉默,最終與美歐一道就此發出譴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位時,一方面努力修補中日關係,另一方面也開始鞏固與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關係。日、美、印、澳四方會談不斷升級鞏固,成為四國應對中國在印太地區影響的重要平台。今年6月,日本首相也首次參加了北約組織峰會活動。而北京對台北不斷提升軍事壓力引發各界對台海爆發衝突的擔憂之際,日本政府也開始日益明確地對台灣的民主政體表達支持。

在中方看來,中日關係出現困難的責任方在日本,首當其衝的原因是日本對二戰歷史缺乏反思。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員議長賈慶國年初在一篇分析中日關係50周年發展道路的文章中指出,日本政府尤其需要反思。而談到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擔心,這篇文章列舉了日方種種暗示中國威脅的論述,並認為,一些日本政要為此試圖利用台灣問題牽制中國,和試圖利用兩國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在國際舞台孤立中國。

儘管中日兩國經貿關係大幅發展,但民間友誼顯然也因政治關係而時起時伏。中國言論空間雖然受到嚴格控制,任何公眾集會活動沒有官方認可都難以成行,但卻多次發生規模不等的所謂“民間”反日遊行。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的好感度也不斷降低。賈慶國在前述文章中引述中國日報社與日本言論 NPO 對兩國精英和民眾對對方看法的跟蹤調查數據指出,2016年,日本民調中,“對中國印象不好”的人達到91.6%, 而中國受訪者“對日本印象不好“者也達到66.1%。足見兩國關係目前面對的困難局面。賈慶國就此指出,最近十多年的跟蹤調查顯示,”兩國國內無論是精英層面,還是民眾層面對對方的看法總體上都偏負面,且多年沒有明顯改善“。

50間,國際關係格局隨中國實力壯大而改變面貌。中日經貿關係的大幅發展無疑加深了兩國間的相互依存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兩國繼續努力維持一定水平的往來互動的依託,但今年8月初,中國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做出的強硬表態顯然不利於緩解日方對周邊地區安全的不安,更何況幾枚中國解放軍發射的導彈在日本經濟專屬區墜落。日本政府正考慮翻倍提高軍費開支,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將它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2%的水平。對於國防預算一直受限於戰後日本和平憲法的日本來說,這是一項重要的轉變。儘管軍費增幅低於中國軍費開支最近20年來的增長,但難說不會在雙邊關係中增添一個新的緊張因素。

日本早稻田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青山瑠妙近日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表示,經貿利益可能不足以讓兩國關係回暖。在她看來,北京針對周邊鄰國的態度以及日方對此的感受是中日關係是否出現轉機的主要因素。但她不預期這兩個因素近期會出現任何好轉。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