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國際 政治

稜鏡計畫曝光誘發多米諾效應 巴西英國亦有污點

自從斯諾登揭秘“稜鏡”計畫以來,國際社會尤其是被美國監聽的目標國,第一時間大多表現出匪夷所思和半信半疑的情緒。這構成了第一波反應。隨着美國對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德的大規模監聽行動被曝光,傳統盟國表現得震驚和深受傷害,似乎成為美國“無節制野心”的受害者。這構成了第二波倒掉的多米諾骨牌。

德國總理默克爾
德國總理默克爾 REUTERS/Fabrizio Bensch
廣告

但是很快,夥伴國和受害國之間彼此交錯的間諜活動也陸續被曝光,這一波擴大的骨牌,揭開了國際情報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處於“叢林狀態”的現實。

事實上,在這個領域內,國家利益仍然是核心所在,從發達國家到第三世界國家概莫能外,很少有“聖徒”存在。即便沒有美國因素,地區性強國也同樣進行類似活動,區別只是規模大小不同而已。

據法新社報道,巴西的阿爾坎塔拉空間發射中心2003年曾經發生爆炸事故,造成21名科學家和技術人員死亡。巴西當時懷疑法國捲入破壞行為,因此對法國情報部門的特工進行監控,但沒有找到證據。

這次十年前的監控行動,是由巴西當地報紙《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ao Paulo)於11月5日獨家披露的。該報獲取了巴西情報局(Abin)的文件,其中顯示,巴西至少針對法國進行了三組間諜活動,分別針對法國特工及其在巴西當地的不同線人。

巴西從2002年開始監控法國在本國、尤其是馬拉尼昂州和聖保羅市活躍的“間諜網”。而之所以巴西將2003年的阿爾坎塔拉事故責任懷疑到法國頭上,是因為該發射中心處於南緯2度,是全世界位置最有利的發射場之一,由於靠近赤道,可以節省30%的火箭燃料。這和處於北緯5度、同樣靠近赤道的法屬圭亞那的庫魯太空中心形成了競爭關係。巴西懷疑法國可能因為上述原因,而實施了破壞行動。

這份報紙披露,巴西監控的目標之一是名為“奧利維耶”的特工,他以風箏衝浪教練身份為掩護,在巴西的發射中心附近招募情報員。但是,在這個目標身上,巴西沒有找到任何實施破壞行為的證據。

此前一天(11月4日),《聖保羅頁報》還報道了本國政府在左派前總統盧拉主政的2003到2004年期間,對俄羅斯、伊朗和伊拉克外交官進行監控。其中包括俄羅斯駐里約熱內盧的總領事卡舒巴(Anatoly Kashuba)。2003年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打擊後,伊拉克駐巴西大使隨即成為監聽目標。就連伊朗駐古巴大使蒙法瑞德(Salehi Monfared)在2004年4月訪問巴西的行程也不能倖免,巴西特工對他進行了偷錄和跟蹤。

同樣,報道披露,美國使館在首都巴西利亞市租賃的辦公場所也成為行動目標,因為東道國懷疑使館的電腦、通訊設備和收音機可能用作間諜用途。但是美國使館否認進行過任何間諜行為。

此前,美國的全球竊聽行為被千夫所指,尤其是竊聽數百萬巴西公民、包括總統羅塞芙在內通信的行為遭到巴西政府的猛烈抨擊。但現在,輪到本國議員出面要求政府就這些行為提供解釋。

11月4日,巴西總統府針對當天報紙披露的對外交官的監控活動稱,這是一種“反間諜行動”,符合巴西關於維護國家利益的法律,並威脅稱,披露這些秘密文件的行為構成犯罪,責任人將受到司法追訴。而司法部長卡多佐也出面辯護稱,這是“性質完全不同”的監控行為。

如果說巴西作為新興國家代表,在情報工作上有所額外需求的話,即便在“第一世界”陣營內部,間諜活動也無所不在。

據法新社報道,同樣在11月5日,德國外交部長也召見英國駐德大使,要求就此前披露的使館設立秘密監聽站一事作出解釋。此前英國的《獨立報》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文件顯示,英國政府通訊總部在英國駐柏林使館屋頂上設置了一套監聽設備,用來對附近德國聯邦議院和默克爾辦公室進行監聽。德國外交部對這一事件的基本態度是,使館進行竊聽活動是違反國際法的。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將這些間諜活動曝光的,往往是實施行動國家的本國媒體。無論在哪種體制下,權力都會傾向於濫用。在信息能夠自由流通的體制下,即便政府以“國家利益”為理由,有出格越界的舉動,一個自由而負責任的新聞界、甚至只是有良心的個人,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起到阻遏作用。從水門事件到稜鏡計畫,都說明了這一點。相反,一個從來不出醜聞、也從不承認醜聞的體制,或許才是最大的醜聞。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