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要聞解說

奧巴馬亞洲防線成形 ?

發表時間:

奧巴馬結束長達數日的“亞洲行”返回華盛頓,此行效果如何?“重返亞洲”決心是否一如既往?對中國的 “圍堵態勢”是否形成?湊巧的是,奧巴馬剛剛回到白宮,美國國會兩位議員不失時機地提出了“亞太地區優先法案”。奧巴馬上台後提出重返亞洲戰略,但值烏克蘭危機深重之際,美國又如何分身獨獨優先亞太地區?

要聞解說
要聞解說 RFI
廣告

奧巴馬此行始於日本,中途轉經韓國,馬來西亞,結束於菲律賓。奧巴馬在日本和菲律賓的表現毫不含糊:在與中國關係十分緊張的日本,奧巴馬首次明確表示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在與中國激烈爭奪南海島嶼的菲律賓,美菲簽署了新的軍事協議,增加美艦出現的次數。
此行開始與結束,時時伴隨着中國的影子。奧巴馬離別菲律賓時,再次不點名的向中國發出警告。奧巴馬說,各國必須遵守國際法,“領土問題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不能以威脅甚至藉助武力的方式來處理”。
至少,奧巴馬的一番警告讓中方感到不快,官媒的反應可見一斑。英文版中國日報稱“美國原形畢露”, 把中國當對手,甚至不避諱展現圍堵中國在亞洲勢力的企圖。環球時報指美國與中國為敵,抨擊美國就是中國安全的一個威脅。中國日報的社論還評論說, 美日聯合聲明是給“日本右翼首相安倍晉三一張激進作為的通行證”。
即使在華盛頓,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政策是針對中國而來。有的分析走得更遠,指美方甚至有意發展亞洲版的北約。前面提到的美國國會議員提出的“亞太地區優先法案”可能是這種觀點的一個投射。提出這份法案的議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法案內容包括支持美國把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亞太地區,譴責任何通過脅迫的方式來決定海洋爭端的企圖;重申對美日同盟的承諾。
奧巴馬此行亞洲的確是為了安撫盟國,平衡中國。這裡有兩點考慮,首先北京對周邊海域展現的主權姿態越來越強硬,針對釣魚島,中國自日方宣布把該島國有化以來實行了船艦巡邏常態化,並設立了納入釣魚島的東海空中識別區;針對南海,中國已放棄只說不做的傳統姿態,改為步步緊逼,甚至不惜動用船艦逼退對方的辦法。與菲律賓有爭議的黃岩島就是在中國軍艦緊逼下迫使菲律賓最終做出實質性退讓的一例。另外一點就是克里米亞遭俄羅斯強行並吞引起美國對中國周邊海域之爭的警惕。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因素,中國軍力近年來大增,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的軍費增長了將近四倍,這也越來越讓周邊國家感到擔憂。有分析認為,處於以上種種考慮,美國的對中國政策從“接觸”模式轉為“警戒”模式。其實,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幾十年一直在兩者之間搖擺。
眾所周知,一方面,美中經貿關係密切,其規模遠遠超過日美和日中貿易,相互依賴程度極深。另一方面,美國需要中國來牽制反覆無常的朝鮮,該國正在準備進行第四次核試。即使這樣,奧巴馬仍然毫不猶豫地向中國的花園裡丟進一塊石頭。奧巴馬與面對中國呈弱勢的菲律賓簽署美菲軍事合作協議,承諾美國軍艦將在菲律賓海域出現的次數大大增加。奧巴馬重申1951年簽署的美菲軍事互助條約:一國遭遇侵略的情況下,另一國將毫無猶豫地予以保衛。不過,奧巴馬並未明確提及,一旦中國奪走與菲律賓有爭議的島嶼,美國會否提供軍事援助。在日本,奧巴馬則明確表示,在日本安全受威脅的情況下,美國會保衛日本的安全,包括釣魚島在內。不過,奧巴馬也沒有走得更遠,不在釣魚島的主權屬性問題上表態。
北京沒有看錯,儘管美國被巴以和平進程,被俄烏危機攫取了重大的精力,一如奧巴馬所言,美國決心推行其有利於亞洲盟國的地緣平衡戰略。
中方目前採取的態度大約如其駐美大使崔天凱29日所說,中國會“以萬變應不變”。這句顛倒過來表達的熟語似乎想暗示中方徹底告別了“韜光養晦”的時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評論奧巴馬亞洲行不包括中國時則說:“你來,或者不來,我就在這裡”,這是無奈?大度?還是有點“雄視天下”的心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