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香港/政治/普選

門常開但牆常建港人示威熱點圍欄限進

以「門常開」為設計概念的政府總部,港府突然決定在有「公民廣場」之稱的示威熱點空地加建3米高圍欄,日後並將限制市民進入時間,港府聲稱,此舉是要加強保安。建制派議員普遍支持政府,泛民主派議員則無人贊成,認為這是政府拒聽民意的表徵,既限制集會和表達自由,又有打壓民意之嫌,但實際上不能阻止市民示威,有人甚至嘲笑圍欄興建速度比柏林圍牆還要快。

香港特區政府門前。抗議者在牆上貼上了中國維權律師唐荊陵的照片。唐荊陵自2014年5月16日起被以尋釁滋事罪名拘押。攝於2014年7月6日。
香港特區政府門前。抗議者在牆上貼上了中國維權律師唐荊陵的照片。唐荊陵自2014年5月16日起被以尋釁滋事罪名拘押。攝於2014年7月6日。 (路透社/Tyrone Siu)
廣告

「公民廣場」是政府總部東翼大樓對開空地,可暢通無阻地讓人走往立法會,設計中沒有名字,後因2012年有十萬人參與的反國民教育運動稱為「公民廣場」而揚名,翌年,數萬人在該地集會抗議政府拒向香港電視網絡發牌,「公民廣場」之名更加鞏固,甚至谷哥的地圖搜尋亦以此為該地命名。

加建圍欄工程事前未有通知受影響的立法會,公眾是在政府於17日早上公布該處有工程進行而圍封,進一步了解才獲悉。

行政署表示,提升防禦能力的工程竣工後,市民深夜11時至翌日清晨6時不可進入廣場。該署強調,市民的集會自由「大致」未受影響,而圍欄內可容納二千人集會。

報章社評和致電電台叩應節目的市民大多不滿當局圍欄,認為政府應致力改善施政,而非浪費公帑加強所謂保安。有聽眾甚至說,「連人民都害怕,還當什麼政府?」亦有聽眾揶揄說:「若真的害怕,不如請官員用獸籠困着自己。」

港府的過敏反應亦可見於警方昨日(17日)出動機動部隊進駐政府總部戒備,以便有市民不滿工程而衝到現場示威時執行職務。但實際上,反對者只是口講反對意見,沒人到現場示威。

香港學生專上聯會秘書長周永康表示,政府的新安排尤如在中央政府聯絡辦公室(中聯辦)門前設置花槽,妨礙市民集會。香港人權監察發表聲明,指政府總部有關做法「中聯辦化」,刻意縮窄門外示威空間,只會加劇示威時的警民衝突,違反「開放政府」的基本原則,象徵香港集會和表達自由的倒退。人權監察要求港府儘快撤回加建圍欄的決定。

民主黨議員何俊仁亦要求行政署撤回決定,他狠批政府的做法是「極之低能和不理性」,聲言考慮提出司法複核。不過,該黨另一議員塗謹申質疑,是否有足夠理據提出司法複核,遑論成功機會。

另外,行政署雖聲稱為「公民廣場」加建圍欄的工程不涉公眾地方,而政府總部的保安安排屬「內部事務」,大有外人不得置喙之勢,不過,傳媒翻查行政署官員2011年出席立法會時的發言紀錄顯示,官員當時承諾,廣場通道「原則上24 小時讓議員及公眾使用」,只在大型遊行實施人流管制時,才會限制人士出入。而出席同一會議的建築師事務所執行董事更形容,廣場是「公共廣場」,是前往立法會的最方便途徑。

追源索始,回歸前的政府總部全沒圍欄,及至1997年底,港府突然在進入政府總部的車路入口附近加設2米高圍欄,聲稱是加強保安,引起爭議。當時港府亦聲稱不會扼殺集會示威的權利。但其後圍欄越建越多,莫說示威集會均須申請,市民進入亦須登記。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