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緬甸新領導人所面臨的挑戰

發表時間:

緬甸全國大選本月8號結束後,儘管計票結果進展緩慢,最終答案尚未揭曉。但根據幾天來陸續公布的大選結果顯示,這次歷史性的選舉將對反對派領袖昂山素姬以及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有利。這也應證了各國際媒體在緬甸大選前所作的評估和預測。

廣告

泰媒體今天報道緬甸大選結果的進展透露:緬甸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 (NLD)在大選中奪得半數以上國會議席,遠遠超過了之前執政的鞏固發展黨(USDP)。這說明全國民主聯盟可以單獨組建政府及推舉總統。

泰國是緬甸最大的勞工輸出市場,緬甸勞工在泰人數保守估計在200-300萬以上。當記者向在泰的緬甸民工詢問緬甸大選情況時,得到的一致反應是“求變”。他們告訴記者,他們在緬甸的家人也都支持全國民主聯盟,不管是市井商販,僱員勞工,還是計程車司機,無論年長還是年幼,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緬甸這個國家亟待新的變化。而在緬甸大眾口中被尊稱為“媽媽”的昂山素姬,她就是引導緬甸走向變革的希望所在。

不久前在昂山素姬發表謝票演講後,緬甸總統吳登盛也透過臉書向昂山素姬表示祝賀,稱其贏得了人民的認可。緬甸軍隊總司令敏昂萊同樣貼文祝賀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贏得多數”勝利,同時承諾會跟新政府合作。

既然是眾望所歸,那麼又將如何做到名至實歸呢?昂山素姬在拉票期間提出“求變”的口號,得到了上千萬緬甸民眾的積極響應,然而呼聲過後,擺在昂山素姬面前的考題只會更加嚴峻。

作為緬甸的重要鄰邦,本次緬甸大選在泰國掀起一陣不小的輿論風潮,記者綜合各方面評論報道,泰國政情分析人士認為昂山素姬和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順應民意脫穎而出,但未來即將面對的難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軍人之間的關係。軍人統治早為緬甸民眾所唾棄,但軍職人員佔據緬甸政府主要部門也是不爭的事實,軍隊除了擁有國會25%的固定議席外,還控制了內政、國防和邊境安全等重要部門。哪怕昂山素姬要修改憲法,為自己擔任總統開啟可行之門,仍然需要獲得軍隊的認可。因此,昂山素姬未來的執政之路免不了還是要跟軍隊開展合作。

泰國企業界人士則針對昂山素姬治理國家的個人才幹提出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昂山素姬可以說把自己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在為緬甸大眾爭取自由民主的抗爭過程中,但她從未嘗試過真正的治理國家,未來將如何應對自己從一名民主革命領袖向國家領導人的蛻變,這對現年70歲的翁山素姬而言無疑也是一個重大挑戰。而未來能否解決由來已久的國內少數民族衝突與武裝割據問題,實現各民族大和解,也將是昂山素姬證明領導才幹的重大課題。

還有分析認為,昂山素姬和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選後,緬甸的國際關係將發生很大改觀。昂山素姬幾天來不斷收到來自國際社會包括奧巴馬在內多國領導人的賀電和致意,這說明緬甸未來的發展步伐將更加貼近以西方為主流的國際社會。但同時令人產生疑慮且有待繼續觀望的是,以昂山素姬為核心的緬甸政府領導班子,未來在複雜而敏感的國際關係中將如何去調整和適應,尤其是跟緬甸北部接壤的近鄰中國。過去在緬甸軍政府遭受國際制裁的數十年期間,中國政府對緬甸可謂不離不棄,不斷提供各種援助。然而這些援助直接養肥了緬甸軍隊中的當權者,不僅真正的利益沒有落實到緬甸民眾身上,相反還因為民意仇視政府而連帶沾染了負面形象,在緬甸掀起多次反華聲浪。

隨着自2010年以來緬甸不斷實施民主轉型和對外開放,緬中關係也逐漸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明顯可見的是:日本、美國、韓國和歐洲的在緬投資規模不斷擴大,而中國在緬甸投資卻不斷縮小。比如密松水電站、萊比塘銅礦、中緬油氣管道和中緬鐵路等大型投資項目屢屢受阻甚至停擺,中國方面蒙受經濟損失慘重。今年初開始,緬中邊境安全警報頻傳,緬甸政府軍收編果敢武裝部隊把炮彈打過邊境,造成中國民眾死傷,此外還掀起大批難民潮湧入雲南。雖然昂山素姬今年訪問北京後回國強調“中國是緬甸的重要朋友。”不過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大背景下,緬中關係未來如何發展仍然值得繼續關注。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