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昂山素姬與綠巨怪之間費力周旋

發表時間:

緬甸近期接連爆發天災人禍,嚴重衝擊社會安全與百姓生活。外界輿論稱緬甸中央政府殘酷對待羅興亞人事件尚未平息,緬北地區又爆發大規模叛軍襲擊,一切跟緬甸政府所宣布的全國各民族大和解目標漸行漸遠,不少人不禁詰問,緬甸政治的希望之星---昂山素姬(Aung San Su Kyi)究竟是如何發揮其政治角色的?

昂山素姬2012年5月2日宣誓正式成為緬甸國會議員
昂山素姬2012年5月2日宣誓正式成為緬甸國會議員 REUTERS/Soe Zeya Tun
廣告

泰國通訊社報道,緬甸軍方透露,活躍在緬甸北部地區的幾個少數民族地方武裝於上周四凌晨對曼德勒省當地的軍營、軍校、警察哨所和收費站發動武裝突襲,造成至少14人死亡,多人受傷。

外界消息對肇事叛軍的來源說法不一,一致的消息是他們以製造暴力與恐慌來發泄對中央政府軍干涉當地事務的不滿。這一事件是大部分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力量跟中央政府取得共識後又一次大規模的武力對抗。兩年前發生在若開邦的武裝衝突造成愈 70萬羅興亞人流離失所,迄今流落在孟加拉國等地的難民營。

據稱此次緬甸政府軍與叛軍之間的衝突“迄今仍在繼續”。此事引起外界對緬甸少數民族武裝衝突問題捲土重來的擔憂。近幾年來,緬甸政府跟多個少數民族武裝力量簽署停火協議,去年又跟尚未簽署全國停火協議的若開軍、果敢同盟軍等武裝力量發表維護和平的聯合聲明。看似即將實現的全國各民族大和解,事實卻離緬甸政府的既定目標愈來愈遠。緬甸自從1948年宣布獨立後,全國各地遍布數十個少數民族武裝組織,它們跟中央政府軍對抗的同時也給當地的經濟利益集團提供保護,因而成為緬甸歷屆政府致力收編的對象。

針對不少人呼籲昂山素姬發揮更多政治角色的現狀,泰國媒體分析人士結合緬甸問題給予分析指出:從政治角度而言,擁有涉外婚姻史的昂山素姬在發揮其政治角色上深受憲法條例的局限,其本人無法擔任總統職務或掌控國防部、內政部等實權部門,更無法干預軍人繼續在各個政府領域內霸佔或操控實權。緬甸國會為軍人保留絕大部分議席,註定了昂山素姬跟軍人之間的權力周旋,並不足以為她對緬甸實施改革和民主治理爭取到更多籌碼。

經濟方面,緬甸於2011年政治轉型後,國際社會在減輕制裁的同時,美國、日本和歐洲的資金大量進入緬甸投資市場,跟先前在當地經營良久的中國財團爭奪行業話語權,在此情況下,緬甸軍方伺機滲透到各行各業分得一杯羹。所以說緬甸經濟最近幾年來的發展成果,並未給將來發展民主建設積累下更多的資源。

而在地緣上,緬甸位於中國與印度的龍虎相挾之地,處理好緬中和緬印關係,便獲得了相應的戰略安全保障。反之則不然。這一點看昂山素姬支持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政策便能得出最佳答案。

此外,緬甸的國際形象與雙邊關係日趨改善和拓展,過去由於長時期的軍人獨裁統治,緬甸的國家領導人並不為美國等西方國家所待見,有的緬甸軍官甚至因暴力屠殺無辜百姓而被納入黑名單。然而藉助昂山素姬的民主鬥士形象,緬甸的國家形象也在國際社會不斷更新和改善,在拓展新國際關係的同時,昂山素姬同樣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對外界的批評輿論給予聽之任之的不回應不辯解態度。

昂山素姬於2010年底重獲自由,外界普遍將這一事件視為緬甸邁進政治體制改革新時代的分水嶺。泰國《民意報》評論文章指出,在過去的九年時間裡,緬甸政治表面上進入了民主軌道,實行全民投票大選,人民呼聲最高的全國民主聯盟(NLD)眾望所歸執掌政權。可如今的緬甸社會對政府的批評聲浪不斷升高。更多的不滿並非來源於執行政策失誤,而是昂山素姬在對待國內外問題的態度上超乎常人的冷靜與漠視,國際社會不乏要求昂山素姬出面解決羅興亞難民問題的呼聲,緬甸國內人權組織多次試圖向其傳達信息,包括中國財團給當地人民生活帶來衝擊的問題等等,然而最終結果難免令人失望。

緬甸時報(The Myanmar Times)甚至刊登出醒目標題,聲稱民主鬥士昂山素姬已經無聲消失。事實上,在昂山素姬走出囚禁她的河畔小屋,搬到緬甸首都內比多的近九年時間裡,無時無刻不在跟掌控緬甸實權的綠色巨人進行殊死周旋。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