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曼谷專欄

中東局勢混亂 前景仍欠明朗

發表時間:

繼美國暗殺伊朗軍事高官蘇萊曼尼後,美國和伊朗關係持續緊張。伊拉克首都近期以來爆發大規模反美遊行。泰國學者認為,隨着伊拉克內部矛盾不斷加劇,大國利益集團在該地區博弈格局生變,中東安全局勢未來仍將持續混亂

Donald Trump s'exprime depuis la Maison Blanche, le 8 janvier 2020.
Donald Trump s'exprime depuis la Maison Blanche, le 8 janvier 2020. REUTERS/Kevin Lamarque
廣告

泰國通訊社24日援引華盛頓消息稱:美國暗殺伊朗軍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後,伊朗媒體報道一名國會議員阿瑪.汗則(Ahmad Hamzeh)竟然懸賞300萬美元換取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性命。此外。該名議員還宣稱伊朗若擁有核武器,將是免受美國威脅的有效途徑。事實上,東南亞諸多媒體早先分析判斷指出:伊朗方面放棄襲擊周邊附近的美軍基地,而是作出襲擊美軍駐伊拉克軍事基地的選擇,抱有彰顯其擁有發射遠程導彈實力的意圖。

另據報道:美國國防部日前承認34名美軍士兵因遭到伊朗導彈襲擊而造成腦損傷。美方官員承認情況越來越糟。這些美國士兵今年1月8日在伊朗發射導彈襲擊伊拉克美軍駐地時受傷。追朔事件爆發當日伊朗官方媒體報道殺傷美軍人數多達幾百人,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表示美軍並無傷亡,特朗普甚至揚言“美國不需要中東石油”。綜合多方評論認為:美國跟伊朗關係緊張,雙方陷入兩難,原因是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異常複雜,一旦在中東地區爆發局部戰爭,不佔地緣優勢的美國或將蒙受巨大損失。儘管美國擁有強大的核武裝備,但卻不敢輕易動用。畢竟其背後的經濟代價不僅可能導致特朗普落選下屆美國總統,同時還將帶來美國跟伊朗盟友-俄羅斯和中國對立將全球推向深淵的惡果。

此外,泰國民間媒體報道近期以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反政府示威遊行仍在嚴密的安全防控中繼續進行。主流媒體報道大約有數千人參加這次名為“薩德爾行動”的示威遊行,示威者高呼口號呼籲美軍撤出伊拉克。當地網路視頻媒體聲稱示威遊行人數多達兩百萬人,伊拉克國會、政府乃至軍方人士都先後傳達支持立場。關心中東局勢的網友意見多數認為,鑒於眾所周知的能源利益,美軍撤出伊拉克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美方同樣深知,採取極端手段對付示威民眾勢必不利於解決問題或者緩解衝突。

長期追蹤伊拉克局勢的泰國東方問題研究學者巴通彭(Batongpeng Poprasithinan)認為,不願意放棄伊拉克利益的還有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北約組織盟國。其援引著名戰地記者伊萊賈·馬格納(Elijah J Magnier)的文章進一步分析指出,一旦伊拉克民眾的和平示威訴求不見成效,伊拉克的內部紛爭將會更加激烈,親美派和親伊朗派的武裝勢力之間進一步對立,顯而易見的是,屆時將有更多的美軍成為伊拉克反美勢力襲擊的目標。

針對中東局勢紛亂的現狀,泰國多所高校舉辦學術研討會,針對當前中東安全局勢以及未來發展前景展開研討。多數意見一致認為:刺殺伊朗軍官蘇萊曼尼是美方蓄謀已久的周密計畫,而執行時機則取決於美國總統的決策。2020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提升股市打好經濟牌無疑是主要的拉票手段,特朗普身上擁有判斷力和執行力兼具絕不失去商機的商人特質,促使他下令執行此次刺殺行動。背後的原因來自當前中東局勢的變化對美國愈發不利。經過研究判斷,伊朗目前正在俄羅斯盟友的支持下,利用地緣優勢從政治、外交和軍事渠道對中東地區其他國家拓展影響力,受益者甚至包括中國和土耳其。美國華盛頓方面日益確信無法阻止伊朗繼續在中東地區的擴張,因此斬殺具有軍事謀略天才的蘇萊曼尼,除去這個謀畫並組織伊朗在中東布局的核心人物,或能煽動伊朗好戰派加入戰局。

泰國學者認為,中東安全局勢發展前景不明朗。針對宗教、種族和政治經濟利益衝突複雜交錯的現狀而言,戰爭並不符合伊朗當前的利益。若伊朗方面保持冷靜,不直接對抗,透過外交手段或其他途徑進行周旋,爭取在俄羅斯等盟友支持下籤訂“集體安全盟約”,則不失為和平化解危機的途徑之一。

瀏覽其他章節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