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台灣/香港

台記者公開救人偷渡惹批評 台政黨藉機再籲修例保港人政治庇護

台灣記者鍾聖雄早前在網上社交平台公開參與協助五名港人偷渡到台灣,引起國民黨人對民進黨的批評,但在香港,社交平台上的聲音則以批評鍾聖雄為主,指他不應以記者身分協助他人外逃,真的做了,也不應公開,因為公開會令相關的逃生路線失效,逃亡者的人身安全受威脅,以及令台灣政府的壓力增加。而香港保安局則呼籲「其他司法管轄區」不要窩藏任何在港犯案的嫌疑犯,並將他們送回香港。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傳媒時拒絕透露情況,只表示,最重要是為港人提供實質幫助。
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回應傳媒時拒絕透露情況,只表示,最重要是為港人提供實質幫助。 (圖片來源:路透社/Stringer)
廣告

在台灣,鍾聖雄公開事件令台灣執政民進黨修改涉及政治庇護的《香港澳門關係條例》的理力增加。多個政黨建議簡化《港澳條例》)第18條因政治原因緊急到台港人的入境程序,不要把相關人士以偷渡犯看待,以便他們可合法留台接受庇護。但行政院長蘇貞昌今早回應傳媒時拒絕透露情況,只表示,最重要是為港人提供實質幫助。

鍾聖雄日前在社交網站披露他協助五名香港反送中抗爭者偷渡到台的一些情況和意見後,在台的一些港人和在香港反修例運動中冒起的社交平台「連登」和Instagram有不少人發文,感謝他協助「手足」「着草」(逃亡之意),但以更多篇幅指責鐘不應公開事件,因為台方初期的說法是五人因為沒油而漂流到該處,故此沒有按一般處理偷渡客的程序,將有關人士遣返原居地,加上陸委會已講明,不會處理非正途入境者,質疑鍾是否想台灣把五人「踢返去被消失」。

另外,亦有人質疑鍾以記者身分協助抗爭者外逃是違反專業操守,若以個人身分協助,便不應扯上記者身分公開此事。該網民亦認為,「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說。更有網民質疑鐘的帖文是企圖撕裂港台關係,而鐘聲言在台五人比其他偷渡者更慘是自相矛盾,亦不認為遣返五人是好的安排。

評論員黃世澤亦質疑鐘的做法,指香港在1989年後的「黃雀行動」亦沒有公開事件,更不會讓五人與外界聯絡以免曝露五人的行蹤,令他們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他又說,當年「黃雀行動」只有少數人獲香港接收,大部分流亡人士是獲外國接收的。黃更指出,台灣未必是收留港人的最佳地方。

保安局回應傳媒時表示,港府沒有收到任何訊息,關於台灣截獲香港逃犯,認為各司法管轄區應互相合作,制止干犯罪行並從案發的司法管轄區逃走的罪犯,呼籲其他司法管轄區採取明確的立場,不要窩藏在香港涉嫌罪案的罪犯。

在台灣,鍾公開事件後,多個政黨促請當局修訂涉及政治庇護的《港澳條例》)第18條。

條文訂明,「對於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當局一向以項目方式處理相關個案。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5月一輪要求修例的輿論後表明,項目適用對象必須合法進入台灣,偷渡者不屬協助範圍。

民眾黨昨(13日)天再呼籲當局修例,建議由相關機關代表、學者專家審查港澳居民庇護申請,通過後向申請港人發出居留證明文件。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則提出,對受政治逼害的港澳居民,經審查後排除其在緊急時刻未經許可進入台灣時的處罰。而時代力量黨團早已提出,港澳居民因宗教、國籍、特定政治意見離開港澳,得向主管機關申請政治庇護。

不過,執政民進黨的立委鄭運鵬在社交網站發文,表明對修訂港澳條例持保留態度,因為現行的港澳條例保持模糊的行政授權,以專案處理,才能杜絕被大陸利用「假庇護、真木馬」的戰術運用。

鍾聖雄日前發帖,指五名香港抗爭者7月中旬經東沙島偷渡到台灣,但陸委會讓他和其他人權團體等知情人士「閉咀不要講」,令五人在失去對外聯絡渠道的情況下被扣留近兩個月,外界難以知道他們是否安好。他公開事件是希望台水灣做點實事,並建議台灣建立一套更明確的援救機制,幫助這些政治難民。他更呼籲香港的「勇武抗爭者」,不要再去台灣,因為水路已完全行不通,而且民進黨政府並非如外界所想般支持香港抗爭者。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