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德國《世界報》:中國與西方關係的定位不在布魯塞爾 而在華盛頓

德國媒體普遍指出,本周北京中歐峰會沒有多少成果。

2023年12月7日,歐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歐中峰會。
2023年12月7日,歐盟代表團到北京參加歐中峰會。 AP - Huang Jingwen
廣告

柏林出版的《日報》表示,自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歐中峰會顯示,中歐關係發生了多大變化。在重要問題上,雙方無法達成共識。歐盟領導人幾乎是空手出現在北京新聞發布會上。根據歐盟委員會馮德萊恩的說法,畢竟和中方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誠實和公開的討論”。但問題是,顯然還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進展。歐洲人於是獨自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不容誤解地表示,歐中貿易逆差每年接近4000億歐元。“我們必須更好的平衡我們的貿易關係”。儘管雙方爭議話題很多,但中國領導層還是對歐洲人表示了熱烈的歡迎。習近平為雙邊關係描繪了一幅極其美化了的圖畫,這主要是為了確保不會失去進入歐洲市場的機會。中歐峰會除了溫暖的話語,幾乎沒有什麼結果。

德國新聞在線雜誌Telepolis指出,馮德萊恩、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以及歐盟外交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利一行參加了歐中峰會,但並未對增進雙邊關係起到多大作用。馮德萊恩一行人在峰會上談到了損害歐洲工業地位的不公平競爭。但事實上,正是德國政府2011年突然改變補貼政策,摧毀了其太陽能產業,導致產業加速衰弱。因此,曾在默克爾第二屆內閣中贊成削減補貼的歐委會現任主席馮德萊恩不應對中國現在成為世界太陽能電池和太陽能板市場的領導者感到驚訝。此外,許多歐盟國家與德國的貿易關係也尤其不平等。從這個角度來看,歐委會主席在北京關於中國對歐洲貿易順差的抱怨就耐人尋味了。就中俄關係,該雜誌指出,儘管北京與俄羅斯對烏保持距離,並且努力試圖進行調解,但布魯塞爾仍繼續指責中國支持俄羅斯。“如此看來,只有中國質疑與俄羅斯的關係,並加入北約對莫斯科實施的制裁,歐盟委員會和柏林政府才會滿意。”

德國《世界報》表示,中國希望的恰恰就是這樣一個歐盟:軟弱而安靜。北京主要將歐洲視為貿易夥伴和銷售市場,尤其是在電動汽車方面。至少在中國的德國商人中,在經歷了近四年的壞消息後,情緒變好了:自12月初以來,持有法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和德國護照的人被允許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15天,無須簽證。中國領導層的這份小禮物,讓企業的很多事情變得更加容易,並創造了良好的氛圍。這很可能代表了北京希望回到疫情前的舊時代的願望。當時,歐洲公司的資金很容易獲得,歐盟似乎是一個混亂的中立集團,在與美國的大競爭中,歐盟更有用,而不是有害。北京希望建立像新冠大流行和烏克蘭戰爭之前那樣的關係:歐盟與中國做生意,但不參與北京與美國的競爭。但今天,世界和經濟形勢發生了變化。隨着普京入侵烏克蘭,北京成為西方對俄制裁的受益者。歐盟還擔心,北京可能效仿俄羅斯,攻擊民主島國台灣。這將對全球經濟和國際秩序造成嚴重後果。歐洲人痛苦的是,中國正在征服歐洲經濟的心臟:汽車工業。這是貿易逆差增長至近4000億歐元的原因之一。中國在電池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並大力補貼自己的電動汽車行業。另一方面,北京迫切需要過去20年來從歐盟獲得的大量直接投資。這些直接投資已跌到20年來最低點。因此,中歐峰會議題的範圍和重要性是很大的。儘管如此,仍然沒有什麼可以期待。中國與西方關係的定位不在布魯塞爾,而在華盛頓。11月底,習近平訪問舊金山,結果是稍微放鬆了一點兒。目前已經不可能再有更多的事情發生了。

分享 :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