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主要內容
科技之窗

遠足的喜悅

發表時間:

今年夏季大假期間,法國人最願意做什麼?根據此前法國一家機構的調查,將近60%的法國人最希望在度假期間到大自然中去散步和遠足。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到世界的盡頭去體味遠足的驚喜。

廣告

200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法國人表示已經做過遠足活動。法國有各種各樣的遠足活動,各種各樣的節奏,能夠滿足和適合各種人的口味。遠足者一般喜歡有一個主題。有自由遠足活動,有陪同遠足活動,也有大山導遊陪伴的深山遠足,還有騎自行車越野遠足的。在法國,參加騎自行車遠足活動的人已經超過了一千萬人。遠足活動現在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具有遊戲性和文化色彩,並且富有詩意、美學、藝術趣味。

走路和遠足有利於身體健康,這早已是科普常識。但是,如何解釋越來越多的法國人迷戀於散步和遠足這一現象呢。僅僅從科學的角度解釋就不夠。福柯專家、巴黎七大哲學教授格羅認為,雖然並不是每個遠足者都有成為哲學家的打算,但是,從事遠足活動,在連續幾日之內,不可能體味不到情感的觸動、情緒的波動。從而從幾種層面上得到了經驗和體驗,而這樣豐富的體驗對哲學而言,恰恰構成非常珍貴的思考對象。在行走的時候,身體與時間的關係,身體與空間的關係非常驚人地變化。比如,當我們用幾小時穿越一座山頭的時候,美麗的景色在你眼前不斷變化:全景,個別的風景,交錯迭起,密度非常之大。就好象你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和勇敢的堅持之後,你終於得到了大自然的補償。

格羅認為,在行走者凝視風景的過程中,一種感激的精神層面出現了,而且我們並不確切地知道,是行走者自己為了獎勵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向自己奉獻出凝視美景的喜悅,或者是風景獻出最美麗的姿態以感謝辛苦的遠足者。

遠足者這樣做是為了重返正常狀態嗎?格羅認為,當然是這樣的,所謂重返正常狀態的意思,就是一邊遠足,一邊把社會面具、把強加的社會角色丟棄在路邊,因為這些東西失去了它們的用處。同樣的,行走使得你發現一些單純的和基本的快樂:我們又找到吃飯、喝東西、小憩、睡覺的喜悅。找到了貼近地面的快樂,對最普通的事物產生由衷的歡欣。一句話,這使你又找到了真實。

所有的行走都是一樣的嗎?格羅認為,應該絕對的把它們區別開來,因為存在着不可縮減、不可忽略的行走的風格。比如在城裡閑逛,遊盪,富有詩意的、友誼的、充電的悠閑信步等等。還有散步,它可使我們走出受限的空間,讓我們解除某一刻因工作而來的煩惱;另外還有朝聖。它同時是一種挑戰,一種贖回,一種苦行,一種完成。再有就是長長的遠足。它體現出一種更加廣闊的體育的層面,但同時保證向你呈現出偉大的風景。

其實,我們並不需要到世界的盡頭去體味遠足的驚喜。一些專家認為,除了探險家或者全天候信徒以外,只要走進大自然,一些小小的出行,對大多數人來說就已經是真正的探險了。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人們可在這樣的行走中放鬆自己,甚至可以讓自己迷失,搖撼自己固定生活中形成的標記,生活在一個真正的有點類似朝聖者那樣的遊走狀態。這是一種神秘的狀態:在這裡,安全與不安全的邊界,有標記與無標記的道路,有時是那樣的模糊。

 

頁面未找到

您嘗試訪問的內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